作者简介: 李俊修,男,汉族,1986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入伍,现任佳木斯边防支队政治处宣传纪检保卫科干事
先后在《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一报一刊”等报刊撰稿500余篇,3次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3次被省边防总队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六月的南国早已过了春暖花开,而神州东极却刚刚刺破春寒的阴霾,惠风和畅,温暖怡人,植被虽未绿得喜人,但风中的清新却隐约飘舞开来,欢快地诉说着此时此景与往相异
来到黑龙江抚远县采风已经6天了,走访时也渐渐从旁观者向参与者开始转换角色,愈加深入地去了解基层工作,愈发地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对扎根在此的边防战友们的敬佩,也与日俱增
见我起初走访时不太爱说话,带我一起走访的民警海涛不住地向我面授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宜:“就是一个字——‘唠’!你要是不爱说话,太有板有眼的,群众就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此时,简单的几句话语,连接的是边防民警同群众真挚的血肉之情
农耕的火热,不仅引来了天南地北的“淘金客”,也带动起了农用产品的热卖,例如抚远县耕地最多的浓桥镇,满街都是农药、农种、化肥和农机具的销售点,走进一家卖农药的大姐店中,一边登记一边闲聊起来:“大姐您是哪儿人啊?哈尔滨的,咋这么远跑这边来做生意呢?”大姐一边让我们进屋里坐,一边笑着慢慢给我们讲起她的经历,两年前她来这里做生意时,天黑路滑,一车货物翻了,是前来救援的浓桥边防派出所民警冒着暴雨一箱箱帮着扛了回来,从此她就和边防派出所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每年农耕卖货时,她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这里,用自己的话说:“看见绿军装,我心里踏实!” 时间快到中午,本打算走完街角最后一家农机具店就返程,却发现这家店中没人,门上的铁锁还被粗心的主人忘记了扣实
看着街上拥挤的人群,海涛让我先回去,他留下帮着照看会儿相互推辞了好一阵儿,最后两人一同留下站岗
半个多小时后,农机具店的老板、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婶回来了,手里提着些许粽叶和糯米
离开大婶家时,她又从厨房端出了一锅香喷喷的茶叶蛋,这是上午出门前特意为儿子煮好的:“拿些回去给大家尝尝,你们过节估计也不能回家,这自己家煮的肯定比外面干净、好吃
” 要不是我们“努力抗争”,估计大婶会把一整锅都给我们带回来,海涛在道过谢之后,转身拎着10个茶叶蛋和我出了门
“这么拎回去,合适吗?”我有些疑惑
也许是知道我在担心啥,海涛笑了笑:“这事儿得入乡随俗,在咱们所儿,民警下辖区时经常有老乡送自家蒸的馒头、种的菜什么的,那是他们没拿你当外人,你一定要大方接受,不然他会觉得你看不起他,也很没面子
而我们把东西拿回去以后,也会按市场价从伙食费里扣钱,然后年底再换上米面粮油,给各家各户送去,一来二去的,还能增进感情呢
” 回到派出所,早已过了午餐时间,但为我们留着的饭菜还扣在碗中,余温尚存
和着茶叶蛋特有咸鲜,嚼着有些泛凉、却仍麦香四溢的馒头,望着窗外在还未晒干的泥泞道路上急匆匆奔走的人们,我突然温暖地感受到,在这色彩斑斓的春国里,有他们的忠诚守护,就像被悄然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审核 杨树明 编辑 闫忠诚 来源 佳木斯边防支队 李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