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巴西文学的“游牧人”,也是葡语写作的“开拓者

前两期的推送为大家介绍的是两位巴西著名的男性作家,一个是热衷于书写现实主义的 亚马多 ,另一个是内容元素多元的 保罗·柯艾略


但在20世纪以后的巴西文学史上,除开这两位,还有一位女性作家的地位也不可撼动,她就是——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犹太裔巴西作家,1920年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家庭,出生不久即随父母移居巴西


她于1944年出版处女作 《濒于狂野的心》 ,在巴西引起很大反响,之后陆续出版了小说 《光》 和 《围困之城》 ,同时期完成 《黑暗中的苹果》 与短篇集 《家庭纽带》 的创作


1960年以后,克拉丽丝的写作才能获得公众承认,小说 《黑暗中的苹果》 获得卡门•多洛雷斯奖,儿童文学作品 《爱思考的兔子奇事》 获得卡伦加奖,并因其文学成就获得联邦大区文化基金会奖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是巴西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 “卡夫卡之后最伟大的犹太作家”、“巴西的乔伊斯” ,也是巴西第三代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


但是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对于巴西文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她 改造和拓展了葡萄牙语写作


在散文 《葡萄牙语》 中,李斯佩克朵将葡语定性为一种“不擅长思索”的语言,她的独特语言运用与写作手法完全是为了挣脱葡萄牙语的桎梏,这是一种必需,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她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让葡语这一种“不擅长思索”的语言在抽象与形而上学的维度上获得了新的发展


或许,正是执着地找寻存在与坚持在思考层面上展开书写让李斯佩克朵具有了与乔伊斯及伍尔夫“偶然的”相似性


十九世纪末期,巴西文学巨擘马查多·德·阿西斯不满足于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其高度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巴西文学开辟了一条城市文学的新道路,从此,巴西作家知道了如何不去状写巴西的奇异风光便可以书写出“巴西性”,这正是巴西文学的独特性,在拉美的西语国家文学中,城市文学未曾发展到这样的高度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同样不去状写巴西的风景,她让当时流行“地域主义”的巴西文坛看到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要求作家去探寻人类最为幽深的内心世界


李斯佩克朵通过她的尝试,向所有人证明,全然向内的书写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写作,甚至是更为真实的现实主义写作,这种“现实”或者“真实”不是能够表现的,而是要通过对语言的复杂运用使其揭示出来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之所以消弭了主题之间的差异,是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够将飘浮于人世间的存在之真实表达出来


表达是真正重要的事,也是非常艰难的事,因为真实无法表达,一旦能够表达,那就不再成为真实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一生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把她探寻到的真实尽可能真实地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实现了罗兰·巴特所定义的真正的作家的使命:不去表达可以表达之事


1977年,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在创作臻于成熟的巅峰时期因子宫癌病逝


次年,最后的作品 《生命的吹息》 出版

尽管身负众多声誉,但在巴西之外,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依旧很小众,在美国,她的作品累计销量不到1万册,在中国,她也只是刚刚被译介进来两本作品,读者也非常少


其在中国出版的两部作品为小说 《星辰时刻》 和短篇小说集 《隐秘的幸福》


《星辰时刻》 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探问“身份”的一部重要小说,也可能是她最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一部作品


作者刻画了一位从贫穷地区移居到里约热内卢的女孩玛卡贝娅的艰辛生活


她在镜中看到了叙述者的形象,而这个神奇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成为小说中的人物,言说他们的孤独


她与男友分手后揽镜自照,用口红涂满了嘴唇,仿佛找到了她所希望的身份:成为璀璨的超级巨星


在格洛丽亚的劝告下,她寄望于塔罗牌的神力

当她满怀希望地走出塔罗牌师的家门,讽刺而又悲戚的一幕出现了:她被一个金发男子驾驶的豪华奔驰撞倒


濒死的那一刻,幻觉中的“星辰时刻”终于出现, 所有的卑微升华成了璀璨


不要去证明至为真实之事的存在,要去相信
哭泣着相信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好啦,今天的推送就是这样,希望大家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 Hi,这里是文华, 很抱歉,这里没有长腿欧巴, 只有四层楼的文化


要感谢你,在文华度过的时光
我们希望让整个城市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