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上海•职场】跳槽成本高 职业规划需趁早

“ “做得不开心,想辞职”、“不涨工资,要跳槽”、“工作无趣,想改变”……深受困扰的职场人往往用跳槽来改变职业道路。其中,不少“随性而为”的职场青年甚至出现“一言不合就跳槽”的情况。“跳槽利弊共存,建议青年理顺职业规划再做决定。”上海市首席职业指导师针对职场“跳跳族”情况如是建议。  数据 今年上半年离职率上升今年6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联合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在本市就业的2015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内已“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的占18.5%。从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情况来看,在民营企业就业的2015届上海高校毕业生跳槽率最高,约为30.2%,这一比例是总体跳槽率的1.6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跳槽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6%和11.7%。
“毕业两年,我在创业公司做了半年策划,又到外企做了4个月翻译,现在又跳到了五星级酒店上班。”吴水(化名)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提到跳槽原因,他坦言:“有时挺冲动。可能为了体验新生活方式吧。”
 某招聘网站今年曾针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了一些个案调查。统计发现,薪资和行业发展成为员工选择离职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厌倦旧工作、寻找新挑战,以及常常加班、生活工作失去平衡、办公室关系复杂、对领导不满等也成为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
 “从我接手的咨询情况来看,80后、90后为主要辞职跳槽人群。”静安区就业指导师黄海表示,此情况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职场青年对岗位和自身的了解还不够,或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后便会辞职。上海外服的调查数据对此也有体现。数据显示,毕业3年以下的员工离职率均高于16%,相较来看,工作10年以上的离职率为11%。

 日前中智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主动离职率为8.3%,较第一季度增长3.6%。从城市情况 来看,上海的主动离职率为6.1%,位列深圳、广州之后。2016年某机构发布的职场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职场人正在考虑今年转换工作。
正方 跳槽也是职业转型的好途径“跳槽是职业转型的一个好途径。”上海杨浦区首席职业指导师孙海芳用了一个例子来解释。赵云(化名)是一位有化学分析本科学历的姑娘。她大学期间获得了相关岗位资格证,并顺利拿到了从事食品检验分析岗位的录取通知。对于这个在外人看来专业对口的工作,小赵却越做越想放弃。果断辞职后,但又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于是我建议小赵到杨浦区做了一段时间职业见习,工作内容主要是整理岗位信息。”孙海芳回忆说,小赵每天看着各行各业的岗位描述以及工作要求,逐步有了新的想法。
经过培训,小赵成功在巴黎春天找到了行政类工作。如今已过去三年,选择转型的她在该岗位上稳定就业。孙海芳从她的咨询经历中总结:“如果对原先的岗位不喜欢,跳槽未尝不是一个职场转型的好方式。”
在今年上海东方讲坛上,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人力资源总监郁时明先生曾分享过自己的跳槽转型经历。郁时明大学毕业后,曾作为软件工程师带领团队做产品设计。遇到如何激励团队的问题时,郁时明开始学习起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并逐渐激发了转型的想法。15年前,他转型为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曾先后服务于斯伦贝谢(Schlumberger)、源讯(Atos Origin)等外资企业。谈到跳槽,他感慨职场转型可不是易事,并非今天有一个想法,就可以一拍脑袋第二天去跳槽。“很多职场的转型是一步步变换,循序渐进的过程。”
    反方 频繁跳槽“成本”高 诚信或被“打问号”“我参加过很多企业面试活动,一般企业人士看到简历上频繁跳槽的经历会有第一反应:慎用此人。”孙海芳分析,现在有的人觉得,多跳几次槽,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表现。但在用人单位看来这是没有责任心、缺乏稳定性的举动。她补充说:“随着跳槽频率的加快,次数的增加,你的就业难度系数会越来越大。很多人把频繁跳槽称之为‘就业杀手’,有可能在面试时企业人事会质疑应聘者的诚信度。”
此外,职业含金量缩水也是劣势之一。“职场多动症人在一个岗位上是做不长久,学的东西自然就少。一个职场跳跳族的职业含金量是缩水的,看上去什么都做过,实际上什么都不精,缺乏一技之长。”孙海芳还提到了跳槽成本的问题。“举例来讲,大家到一家新公司签合同之后会有试用期,试用期有的一个月,有的可以到六个月。国家允许在试用期的时候,薪酬打折,最多打八折。这样一来,你每个月就少了20%的薪酬,这是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则体现在到新单位熟悉业务、学习新资格证的付出。
  ■建议青年要理顺职业规划再做决定“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去哪儿,通常你哪儿都去不了。”杨浦区首席职业指导师孙海芳用西方谚语里的话建议职场人设立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并做好相应的规划。
孙海芳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发现,很多咨询者问她: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而且我知道今后干什么,我有目标,是不是就能跳了?对此,孙海芳给出“否定”的答复。“跳槽之前最好盘点一下跳槽的资本。看到职业目标后,对比一下自己,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经验、学历,或者人脉、资金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就应该缓一缓。你应该想一想,我为了那个目标应该做哪些准备,准备期多久。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盘点跳槽资本,可以让有职场多动症的人,多一些理性思考。”跳槽前做好背景调查也是孙海芳的另一建议。她以一位咨询者的案例举例说明。小姑娘先前的工作压力大,看到幼儿教师的工作后,她觉得不错。和孩子唱唱歌,做做游戏,教师一年有春游、秋游,最主要还有寒假和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压力小且工作轻松!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考了教师资格证书,然后跳槽上岗。万万没想到成为幼教后,她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个工作需要写很多东西,原来幼儿教师也要备课的。”她说,很多教具跟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都不一样,要手工做教具,甚至回家还要做教具。孩子的吵闹也让她“压力山大”。整天大声说话维持秩序,没想到得了慢性咽喉炎。春游、秋游时,幼儿老师带孩子出去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出意外事故。吸引她的三个月寒暑假却也不是想象中的幸福。因为有寒暑假,教师无法享受日常的带薪年休假。平时生个病,她要请病假,会扣掉部分工资、奖金。平时出去旅行,只能选择要么很冷的时候,要么最热的时候,而且寒暑假的费用比较高。现在她想想,又后悔了,又动了跳槽的念头。孙海芳表示:“在跳槽入职之前,职场人一定要做全面的调查。既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文化、背景、科技含量、合法性,也要对岗位、工作内容、职责、薪酬待遇等方面多了解。最关键是那些隐性的信息,你不知道的信息。”
 孙海芳建议,若在职业发展规划上有困惑的职场人,可以到就近的区就业促进中心,寻求专业职业指导师的免费指导。如果你也有职场困惑,各区就业促进中心的首席职业指导师也许能够帮助你!

来源:青年报乐业上海leyeshanghai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