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论文下载

江川地处云南省中东部,全县集体所有农用土地68.1万亩。其中,耕地15.9万亩;林地30.8万亩;园地4.1万亩;牧草地0.6万亩;养殖水面0.7万亩;“四荒”等其它地16万亩。家庭承包经营面积11.81万亩,人均耕地0.4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农业县。近年,江川县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截至2014年6月底,全县土地流转总量达18119亩,流转率15.3%。从目前看,全县土地流转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种田大户型。这种类型也可以称做主导产业带动型,即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结合区域优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和辐射周边,形成规模效益。调查得知,在土地流转领域,以花卉、蔬菜、烤烟等优势产业流转面积比例较高。截止今年上半年,流转入种田大户的面积10580亩,占58.4%,总量过半。如河嘴村土地流转催生和培育了一批具备现代农业经营素质和技能的经营主体,有的种植大户也不满足于在本村的土地流转规模,而是到邻近村庄进行更大范围的土地流转,在扩大自身规模种植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村的农业产业发展。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河嘴村人在其它相邻的村已租用土地487亩用于规模经营,其中(10亩以上)种植专业大户已达22个。
  安化乡新庄村委会利用自己海拔高(2090米)气候冷凉、土质好(黄粘土)无污染的自然条件,积极引进外地“三七”种植大户,以每年平均每亩1300元价格流转山地220亩,目前,“三七”已经进入了收获期,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预计亩均产值可达到8-9万元,丰厚的产出已经吸引当地村民投入到该产业的种植当中,实现了村民、老板双赢的局面。
  二、龙头企业型。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特色农业为主导,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经营。截止2014年6月底,流转企业的面积5741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1.7%。江城镇莫落山村民小组地处江川、晋宁、澄江三县交界处,海拔1960米,是江川有名的冷凉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农田基础设施匮乏,全村21户人家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属江川贫困村之一。2008年4月,莫落山村在保证农户土地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统一规划,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出租的形式,将全村的334亩山地进行了整体流转,全部租给玉溪芺卉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合同规定,玉溪市芺卉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每年付给村民的租金收入达到33.48万元,人均4133元。另外,公司雇用当地农民13人为长年固定工人,年薪18000元,全村稳定的工资收入23.4万元,人均2888元。仅此两项,全村农民收入就达到了7021元,土地流转改变了以前的贫困面貌,逐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江川庆成花卉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江城镇流转173亩土地的基础上由农业局牵头成立,在生产技术上以国际先进技术为水准,自行育种育苗。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拥有现代化组培技术,组培苗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产大花蕙兰成品花20万盆,大花蕙兰切花30万支,蝴蝶兰成品花60万株。现已在北京、山东、成都、南京、上海等地建立销售基地,国外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销售网络,成为江川一个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当地农民在享受出租土地收入的同时,还可在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获得劳务收入,同时,当地农户还通过庆成公司学到了技术,得到了实惠。
  三、合作组织型。即通过建立合作社,采取统一培训、统一产供销等方式,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集约化经营,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1798亩,占流转总面9.9%。如,江城社区经多方考察,采取“社区领头、干部带头、党员参与”的形式,于2010年9月16日创办江城春晓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并采取“货币、劳动力、固定资产、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运作。2012年江川江城春晓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201人,实有出资总额达360万元,其中现金出资301万元,合作社资产总额累计达531万元。
  合作社主要采取“分片区、分版块、分品种、分阶段、分程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外聘或组织受益农户以计件、计时的方式统一经营。产品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主要以蔬菜、高经济型农作物为主,从育苗、种植到采收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实行统一管理,注重标准化生产,其次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力求实现“一村一品、一社一品”,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力度,有效地发展其职能作用。目前,蔬菜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