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撑着翻完了这本书的感受是:如何把一本原来就不怎么样的书编得更烂一些
这本书我在某本觉得还不错的书中看到介绍后,心想其概念: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听着也在理,遂找来一读 购买时我一度对自己是不是找错了书产生了怀疑
封面上大大的写着副标题: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互联网+时代顺势腾飞的关键
莫非这又是一本互联网+相关的书?最怕这种全民都在互联化+创业的的时代的产物啊
一个个都把自己当猪,往山下一跳就觉得会飞会飞的猪是飞天少女猪宝妮大多数人一跳就真下去了
然而读完后送了一口气,全篇和互联网+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这种为了去乘风口而去乱搞副标题的行为,不管是谁的主意,都可悲
该死的思维导图 我还很害怕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拯救世界的思维模式
请问编者,谁允许你就在每章每节前引用一张某微博上的思维导图来“”提纲挈领“”
思维导图这么有用,是不是就不用去看后面的文字了?是不是看过别人画的思维导图就等于读过书了? 思维导图确实有用,但其真正的作用,我认为是让思维的过程可视化,更容易发现各思考点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只能自己画,读别人的思维导图并没有多少意义,这不是你自然的思维过程
如果要画一张人人都有用的脑图,就势必会掺杂进去对格式,先后,选取关键词的顾虑,变成毫无价值的小标题摘抄
除了给你读过这本书的错觉外,并不能提供什么 在你累成狗的时候,这些图并不会跳出来救你 强行解说四种力量 全书的另一个关键概念:全情投入 不论工作和生活,投入其中才会产生最高效能心不在焉会带来危害这不难理解,我们多少也有体会
但进而把精力分为: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种力量,四个看不见也无法客观衡量的指标,硬生生把我感觉还不错拆分成体能8分,情感7分,思维7分,还好意志力是9分的状态
你会用这种奇怪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状态? 书中举了一些顶级运动员的仪式习惯来恢复精力储备的例子
但举的例子实在有限,给人感觉想出了一套理论,硬往上套用的感觉
顶级运动员是之所以顶级是各种复杂偶然因素凑在了一起,硬把其中一个仪式习惯来作为解释,太过牵强
同样书中其他普通人的一些精力恢复的例子,倒是可以作为如何在工作压力中取得生活的控制权的参考,但作为对于四种力量的解释,还是牵强
可以这么认为,作者们找到了一系列让人精力恢复,并掌控生活平衡的方法,但硬是要掰扯其背后的原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从里面挑些相对靠谱的也不容易 就像上面所说,作者们调整精力的方法是不错的,就比如其中的身体锻炼,锻炼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
但是到后面又跳到了伪科学的少食多餐,不要吃太多升糖指数高的食物等
我对一本书对锻炼时营养摄入是否靠谱的判断标准是:他有没有推荐蛋白粉、营养补充剂,并把这些搭配在一天六顿饭中
如果有,我就会跳过所有相关的描述
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有一顿没一顿的历史太长了,绝对不是按这个精细吃饭管理的套路而设计的
另外就意志力并不太可靠这一点,我也持赞同意见
因为强打精神时,都暗含着我这个透支的体力是不用归还的假设,但最终都得还
所以下次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意志力会说这个锅我不背,你没挑对该坚持的事儿! 如何从一本不喜欢的书里受益 随着阅读量的上升,会看到很多作者各不相同的处世方法
但写下来,往往已经过时,而且可能只针对作者有效,或者只是他的自圆其说
这种方法知道的再多,也不会救你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时让书刺激自己思考的活跃度,针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作出反思,挑选出最需要改变的部分并起而行之,是这种书的另一种用法
如何从这么一本编得比较烂的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情报?我觉得还是得 在文字间滑行,跳读
减少一字一句读下来对其厌烦情绪,以保持客观
读书时别去摘录,少划重点,仅在读完后记录自己直接的反应和思考,比摘小标题的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会好上不少
关注阅读带来的变化 没准你也会因此拿起一本书 公众号:dutoo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