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  戴汨先生 最近有关 「xxx裁员」 、 「市场变冷」 等此类信息在投投的朋友圈频现,很多人对此类信息也是纷纷各抒己见


那究竟市场变冷 它是由什么引发的?是否投资人都认为目前市场是一个糟糕的状态?却是众说纷纭


想起最近戴汨先生在36kr活动上有关与此的一番演说,算是较为清晰地阐述了目前资本市场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恰逢投投这两天在 后台接连收到了几位读者的留言,希望可以多做几篇有关目前资本市场动态的文章,于是便做了这篇文章与你分享


戴汨先生,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
此前曾担任君联资本VP副总裁

素材来源|36kr、IT桔子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编辑作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1 为何大家会变得悲观 如今VC界的现状有点像反思大会,气氛比较低沉, 不过我认为有新情况的出现 ,大家不要那么的兴奋,也没必要那么的悲观


这次我就跟你分享一些我做投资的观察思考

先聊聊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何大家变得这么悲观?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从2015年的1Q开始,中国的手机出货量已经不再增长了,这直接导致了新手机的用户增长变慢; 第二、BAT又回来了,以前大家以为流量不再以浏览器和搜索作为主要的入口,会变得分散化,也就是三年时间左右,BAT又掌握了大家71%的上网时间,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去做创新,还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 第三、资本市场的变动,大家老说资本很冲动,但实际上你见过有不冲动的资本吗? 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钟摆效应,一会儿很兴奋,一会儿很悲观,虽然大家都知道要有平常心,但又有几个投资人能做到平常心去面对呢? 现在美国市场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2015年,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较前一年下降了一半,即使是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大部分都不挣钱,十几亿美金的公司都不赚钱


你发现私有市场越来越把不挣钱的公司推向IPO,以至于大家都觉得IPO都是来骗钱的


2015年悲观的市场情绪也带入到今年,2016年上半年科技公司上市的四家公司,其中除了市值最大的Twilio已经突破了20亿美元的,剩下的几家都是医疗健康行业的公司,市值都很小,所以你会看到整体二级市场对前端VC的看法,直接影响了VC市场,因为没人给钱了,没人买单了,都是库存,手上一堆库存,大家自然会对这个市场表示悲观


第四、全球经济也表现的非常悲观

为什么悲观呢?2015年全球增长不到3%,这是历史35年的最低,低于过去35年的平均数


现在大家都在找增长的点,而原来全球很多增长的话题,现在都找不到了,包括我们讲的互联网科技效应的减弱现在没了,人口的老龄化变成非常严重的现象


以前大家还说 「金砖四国」 ,现在这事也没了

每个国家都是债务高起,中国的企业债务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全球最高,中国企业债务大概是158%,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已经算是全球最高,到达了警戒线,对此IMF已经连续几次对中国进行警告


所以当你 从技术发展、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就会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感到了市场的寒冷,对于我们而言现在的确算是比较悲惨的时期


但是我们做投资的人,如果都是悲观的心态,那这投资就真的没法做了, 毕竟从 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投资人一直都是靠着想象力在做投资的


2 我对未来充满乐观 巴菲特老说:“虽然现在的经济不太好,但我对美国始终保持乐观


” 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美国的创新机制是全球最好的


同样虽然目前我们情况可能比较糟糕,但 我个人对中国也抱有乐观的心态


第一、因为中国人民的勤劳、爱学习、敢冒险这种精神,不说创新,这种精神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


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而从长期来看我们这些品质都没有消失,因此当我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肯定还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第二、我相信 挑战之中也蕴含着新的机会; 如果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圆环,过去我们自己动手输入信息,从设备到操作系统到连接,然后到APP,到Web,再到中间的端口,最后到下单,而目前像前端输入的技术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由之前简单的 导流、关键词搜索、匹配转化为人工智能,这是流量匹配环节发生变化的表现


在物流交付环节,新的无人机也得到了许可,英国地面的机器配送已经开始实验了


所以整个 互联网产业链的三个关键节点流量、转化、交付 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预示着现在的机会还有很多


第三、我觉得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的特质就是再穷也要爱自己; 微博过去做的很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千禧一代的年轻人,12个领域阅读量突破100亿,大部分发生在明星、电影、美女、美装、美食这些领域


综合以上三点让我个人对于未来中国30年保持谨慎乐观

3 中国的未来是什么 那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呢? 我们一直认为 中国有自己的创新方式,中国的未来从宏观的方面来说有可能是美国式的技术创新+日本式的消费服务


我们去美国餐馆就觉得服务程度不太行,而日本就很好, 一定程度上中国的消费服务会越来越向日本的方向去发展


但中国跟日本不太一样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中国的底层驱动还是技术驱动的模式,我们看到经常有人提Copy to China,你从来没听说过Copy to Japan,中国在技术应用上还是创新非常快的


具体来看未来的发展机会,我们觉得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看寻找 :社会(城市化、老龄化、全球化等因素)、行业(行业新兴、兼并、开放等)和技术(IoT、VR、大数据、AI等)、创新商业模式(C2B、众包、订阅等)


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来讲, 我们认为在交通医疗和金融等大行业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重构的机会


另外就是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社交、娱乐和运动

如果你看25岁的美国人是怎么生活呢?首先大学刚毕业学费是贷款的,然后他社交不是用Facebook而是Snapchat,他穿的衣服不是我们平常的耐克,每天肯定需要跑步、健身,周末要攀岩和滑雪,我们看到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数据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家现在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教材和课本,大家接受的医疗都是一样的,去了都是一套,先望闻问切,然后开始掏钱


所以在很多的领域都存在个性化重新去构建定价和服务的机会

从创新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 我们认为分享经济的模式会继续的渗透,因 为中国是资产非常多的国家,很多的资产浪费,建了很多的库存,我觉得分享经济会继续把资产的效率提升 ,特别官方也老讲去库存,分享的商业模式会渐渐的把资产的效率给提升起来


最后除了上述的这些以外,软技能的分享也会慢慢出现

资产变成U盘,随插随用的生活工作方式,渐渐会成为新的分享商业模式


所以这个时代流量可能不再为王, 但流量会是基础设施,所有的东西还是要回归到公司的原点来思考


4 公司的原点 所谓公司的原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商业的本质与创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就是创造价值,如果你学过经济学,价值等于体验减成本


比如特斯拉出租车体验很好,但是成本太高,价格下不来

价值的创造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体验,中间多出来的东西就是价值


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去年那么多O2O,我们一家都没投,很多你的确看不到价值创造的过程,更多是一个价值分配的过程


什么叫价值分配?你在美容院里头挺舒服,一百块钱一个按摩,80块钱到你家一个按摩,是便宜了,但是体验下降了


除了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你还要回归创业的本质,那什么叫创业的本质呢? 「双十倍效应」 「双十倍效应」就是说产品的体验好十倍,成本降低10%,以一个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也就是价值


比如今天你去看娃哈哈矿泉水一块钱一瓶,你要再做水的生意很难
比如你把水卖到一毛钱一瓶,体验一样,但是你的成本很难覆盖

低成本扩张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人找我说,我正在做一个咖啡馆要不要投资我,我在做一个商场的连锁手工店愿不愿意投资我? 坦白说不是我们不愿意投资,而是它不符合快速扩张的规律


比如我在这地方开一个车库咖啡花了50万,我到深圳开一家也得花50万,你不能实现低成本的扩张


反过来讲,我是脸书,我是推特,我如果现在有十万用户,我新获得用户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因为我增加基础设施成本会更低,而且用户越多网络效应就越强


壁垒 当你扩张做到一定的量,一年做到一亿两亿三亿,为什么这样的公司同样会死掉?一家电商公司做到十个亿,两三个月之内垮掉


做团购做到30亿,两三个月之内垮掉,为什么?核心问题就是壁垒的问题


比方说之前出行市场,已经有了优步和滴滴,为什么我们还要投神州专车?这样的公司为什么值得投资?因为它里面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它的汽车资产成本比别人低,它可以跟厂商之间用一个金融手段拿到很便宜的车,这种核心竞争力竞争到最后就是别人没有的竞争力,就是持续守得住的壁垒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愉悦资本 · 戴汨:为何大家现在会对市场表示悲观?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