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解: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夷”是平易“希”是少“微”是细小

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

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诘”是用语言询问的意思

无色可见,无声可闻,无物可搏,此三者,只可心悟,无法睹听与捉摸,难以用语言互相咨询

所以“夷”、“希”、“微”三者是混成一物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皎”是洁白发光“昧”是黑暗昏冥“绳绳”是连续不断

独立无偶的混元大道,是虚明静体,它不上不下,不明不暗,阴阳由此而判,清浊由此而分

所以,在上而不见皎皎之光明,在下而不觉昧昧之黑暗连续不断,无法命名它“即色是空,即空是色”,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它似空不空,无形无状,无体无象可谓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真空妙象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道在九霄之上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低,在上古之先就存在,将来永远不毁灭

它无头无尾,无前无后,三界十方遍处皆是所以,行之于前,而迎不到首,随之于后,而见不到尾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如能执持先于天地的亘古之道,就可以支配驾驭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首章讲的“无名天地之始”,五十二章中讲的“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此章讲的“古始”均是指无极大道

大道虽无形、无情、无名,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所以,无名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十四章 道教经文讲解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