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关于“创客”,我们误解太多pdf,txt教程

忽如一夜春风来,创客的概念热了,随之而来,创客教育也成了教育界的新亮点,而关于创客教育的一些核心概念却有必要通过讨论来明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介绍参与讨论的参与者和他们的背景: 吴俊杰: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谢作如:温州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管雪沨:常州市天宁区信息技术教研员 李大维:上海新车间创客空间创始人 吴向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科学教师 詹娜:留美小学教师,现回国拟合伙创办一家幼儿园 左起:管雪沨 吴俊杰 詹娜 谢作如 创客教育这个概念是否存在,它的边界是什么?(提问者: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室副主任 梁森山) 吴俊杰:创客的特征,百度百科最新更新的是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的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需要对创客概念再做过多的阐释

但是我们注意前面的词,坚守、持续和乐于,也就是我们很开心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一直做下去

创客教育就是让所有学生体会这个过程,其边界视研究者的视角而定、校内和校外、未成年和成年人、盈利机构和非盈利机构其视角都不同

谢作如:我们也觉得很疑惑大家把创客跟创业就等同起来
那么这个创客教育就变成了创业教育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二者之间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创客本身它就应该是一个教育活动,它的核心本身就是教育,但是它的教育它并不是针对我们青少年的,它是针对我们全社会所有的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创客一样去做一些把自己的想法实现出来,付诸于实践

管雪沨:我觉得创客教育其实是以前的教育的一个传承,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它可能是我们课程纲要里面所要求的学科趋向融合,这是一个趋势,我们以前所做的主题学习或者项目学习就是这种方式的一种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创客教育本身概念很新,但是做的内容非常实在,而且是我们长期以及将来也会坚持做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

吴向东:我认为创客教育是不以比赛为目的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的一种创新活动,它视学生为知识及其物化产品的生产者,并且让学生在物化知识中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学生都是创客

詹娜:我想补充两点,我自己是学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所以我对孩子的如何学习和学习效果会特别关注

我们接触到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论比如说我在文章中提到的 ” 建造主义 constructivism“

这种建造主义是相信学生是通过建造一个可分享的一个物品来学习,我们叫 ”build to think“ ,通过做一个东西去思考

很多东西,很多概念,我们是没有办法完全依靠大脑去想去思考的,有些东西是你在边做边琢磨、调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提升你对这个东西的认知

所以 constructivism 学习理论是目前所有学习理论中比较先进的,也是符合学习科学的

美国在推动 STEAM Education(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 ) 的时候它就特别强调,如果老师在限制的范围内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让孩子 build to think 的话,就尽量用这些比较实际的项目,让孩子去学到更深刻的东西推动更深入的思考,而不仅仅让孩子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记忆

因为他会觉得这些对知识点的脱离式记忆同现实是脱节的

创客教育是普及的教育还是精英的教育?(提问者:北京市东城区教科所 魏宁) 吴俊杰:大众化的面相全体学校和学生的是培养未来消费者的创客教育,精英的个人和学校则像是废水中的气泡,我们不知道他们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出现,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的维持系统的温度,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出现

杰客和未来消费者之间的模型,就像时势造英雄一样,当人人会用键盘打字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产生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决定着我们有什么样的产品,我们设想一下未来每个人会用图形化编程语言,有可能会出现一种家电,开始的说明书是这个家电如何和家里的智能路由进行连接,高级的说明书哪些人才可以阅读呢?创客教育培养的未来者

我们希望学生都可以成为具备未来可持续发展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当社会创新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像水达到沸点持续加温,虽然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哪个地点会有气泡冒出来,一定会在世界各个角落涌现出来各种不同的创意

创客教育当中我们是需要综合的课程还是分科的课程?(提问者:管雪沨) 吴俊杰:景山学校期望能在小学、初中、高中期望形成一个以技术课程为先导的系统化的创客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源的课程体系,会开放给所有人

分成四大模块,第一大模块叫做电子与程序,第二大模块叫做材料与结构,第三大模块叫做科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第四大模块叫媒体传播与文案写作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作为一个创客的话首先有个想法,观察来源于生活当中的问题,我用计算机的方式,用一些电子和这个程序先把这个原型做出来,电路跑通程序跑通,然后接下来用材料和结构的技术解决一个壳子,就如何跟消费者互动如何让这个东西稳定的生产出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数学问题和科学问题要学,这里研究的方法要告诉学生,最后让他能够写一个文案宣传它或者能够面对媒体把这个东西秀出来自己能够做一个上众筹网站的东西,而这是有质感的有传播价值的 , 这时候这个人的能力 , 我不需要担心他考哪个学校 , 也不需要担心他未来会怎样子

正是有一些已经达到这样能力的学生给了我正向的反馈,我觉得这事是靠谱的可以的

一个想法怎么样变成现实呢?任何一个酷的东西一定要有电子和程序的进入,接下来是材料和结构

很眩的效果甚至要用特殊的材料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通过科学探究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

创客和民间发明家有个很大的区别,创客开始就是玩转网络的,知道什么东西是有质感的,可以在媒体中宣传出去

我们用不恰当的比喻,各种各样分科体系,就像各种各样的食材,分成电子与程序、科学探究与数字建模、媒体传播与文案写作,计算和工程更像调味品,生产哪些美食由老师决定

只有电子会好吃吗?不好吃

分科的课程是可以讲的,我讲电子就只讲电子,我讲程序就只讲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成体系,教师也比较号操作

除此以外,还可以加一些调味料,而这些调味料这是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它很有可能融合在所有的课程当中

还有一种形式是工作坊类型的综合课程,将各种“食材”放在综合的体系中,既有各个领域的运用,还有各种技能

把美食作为一种比喻,让学生喜欢,老师也喜欢

这好像是营养学中的营养金字塔,会不会存在创客领域的课程金字塔呢,哪部分知识最需要,哪部分知识需要最少,其实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事情

在创客教育当中我们是要强调创,还是强调造?(提问者:吴向东) 谢作如:我的建议通常是:请关注“造”字,只要是让学生动手“造物”,而这个“物”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含量,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肯定不会偏离创客教育的初衷

其一、创客一词翻译自英文单词“ Maker ”和“ Hacker ”

这个词最早是当时在果壳网的张浩翻译的,因为“创客”看起来高大上,很快就流行开来了

其实,谁都知道,创客更像英文“ Inventor ”的意思,而 Maker 更像中文“制作者”的意思,比如台湾地区对“ Maker ”的翻译就是“自造者”

从创客运动( Makermovement )的源头去了解,我们就更能体会到“造”的重要性

创客运动呼吁大家去做事物的创造者( Inventor ),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 Consumer )

但是,从消费者到创造者,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者之间, Maker 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从 Consumer 到 Inventor 的转变之路

正如著名创客 Zach Kaplan ( Inventables 的创始人)所说,如何将被动消费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创新者,只要给他们工具,让他们去造物,日积月累,他们会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成为了主动的创造者了

由此可见,英文的 Maker 描述的是这一成长过程的起点,中文的“创客”则描述是的终点

二者之间的区别,间接影响了创客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在美国的 Maker movement 中,“人人皆 Maker ”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在中国的创客运动中,不可能说“人人皆创客”,只能说“人人皆可成为创客”

这样一来,本来平民化的运动,就变成了有点高大上的精英化的运动了

其二、创客强调的“造物”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的不足

《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安德森说:“人们用数字化工具在线制造可以触摸的实实在在的物品,这就是创客运动

”中国创客文化教父李大维在温州青少年创客文化节上演讲的题目就是“创客:让青少年触摸真实的世界”

可见,在创客届中,动手实践,去改造物理世界几乎是共识
在我国,政府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也一直很重视

1982 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小发明”频现于各大媒体

但是为什么就一直无法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创新的局面?其根源就在于“发明”、“创新”的门槛较高

科技创新活动提倡从无到有的“创”,模仿、山寨的做法都是被摒弃,甚至是批评的

这和创客运动中流行的“ hack ”行为在理念上是完全不同的

“创”是精英化的,而“造”是平民化的
当然,强调“造”,并不是否定了“创”

创客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O’Reilly Media 创始人 Dale Dougherty 在回答创客教育的模式时说:创客教育是经验学习,而不是知识学习,主要是传授如何做某件事情的经验,学习如何创造的过程,而不是书本上那些用来考试的东西

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学、与他人合作,帮助孩子逐步成长为创客,当然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起步,让他们能做出越来越复杂的发明创造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为什么创客教育要强调“造”了

因为创客运动是一场强调“造物”的运动,创客教育则是教人如何去“造物”,使之具备“造物”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只有强调“造”,才能突出创客运文化中社会化、平民化、强调动手实践等特点

而“创”是最终目标,只要立足于“造”,这一目标自然而然可以达到

只有电子、程序一类的东西才是创客么?(提问者:北京市东城区教科所 魏宁) 管雪沨:所以创客教育是我们前期的很多教育研究的一种发展,区别于以前的研究性预习,做中学等等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时代特征

在常州天宁区有一所做陶艺课程学校,大家都知道陶艺课程是传统的用手来捏一个物品,那么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仅仅是为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吗?那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它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能力,同时是一种个性化的想象能力

在这样一个陶艺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给他们学校提了一个建议,陶艺课程是我们传统的个性化制造的一个缩影,那么现代的个性化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和发展趋势呢

后来我给他们介绍创客课程,这里面包含,智能机器和 3D 打印,让学生能够感知新型的生产方式,然后自己尝试着去对自己周围做一些改变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目前能够做的创客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詹娜:现在大家一谈创客教育,立马想的都是高精尖的东西,这个我觉得不一定,要在这上面钻牛角尖,其实生活中很多很平常的东西,也可以拿来造物,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非常小的问题,然后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觉得要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发现问题、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是创客精神之一,不要太往高精尖上面钻牛角尖,应该把重心放到发现问题然后在这上面下功夫

吴俊杰:根据目前的创客基础课程体系的框架,显然电子和程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看这个艺术品

这是把溶化的铝倒在南美行军蚁(一种害虫)的窝里,为了制造一个艺术品

作者希望让大家知道,原来自然界中的东西如此美,把这些铝凝固以后,用水把上面的沙子冲掉,会形成像珊瑚一样非常美的东西

材料和工艺领域的创造常常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觉得目前创客教育当中技术老师参与过多,应该让更多艺术老师进来

(提问者:李大维) 吴俊杰:技术和艺术是创客教育吸引人的双翼,技术本身的趋势就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被人掌握,就像现在的手机的操作一样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创客教育来改进和深化我们的技术教育

而在艺术领域,像这个 microduino 的音响项目一样,程序已经烧制好,硬件很容易就连接好,剩下的就是艺术和设计了,因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 MP3 音响

因此,我们特别欢迎艺术老师进来,让创客教育的圈子更加美好

创客教育的教学评价如何展开(提问者: CCTV 新科动漫频道 王莎莎) 吴俊杰:刚才管老师说了各种各样跟现实教育的接口,就是说我们之前其实有一些东西已经在做对了,但事实上创客教育一定是跟原来的一些做法有一些不一样,或是原来我们解决不了的一个死疙瘩通过创客的做法我们解决了

我个人的一个体会就是,第一点的话就是在评价方面: 创客教育不是几个专家坐在这里评一个学生的项目

他把它分享到网站上,由他人去点赞,通过视频点赞的方式进行评价;把它放在创客空间里,专业人士小伙伴们点赞,然后把它放在众筹的网站上,就孕育成为一个孵化器的项目

我们现代的教育学理论都在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始终在逼近

杜威在一开始其实就提出了一个假设,教育既社会

就像在证明一个很聪明的数学家费曼说的费曼定律,他说就是那样的,但是你们得证明它,然后后面的教育家就在不停的用他的实践去证明我们的教育,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于真实的生活

刚才说创客教育加上了这种评价形式的话,它就离真实的社会进了一大步,那么相关的还有很多东西,就比如说如何解决学生在学校里面创造找老师,回到家无法创造找不着老师的这种问题

还有优秀的学生可能太孤独,找不到同伴学习,如何在学校里形成这个科技的氛围,当老师解决不了他的问题的时候,他去哪里

这些问题都在创客教育的发展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慢慢的找到了一条路

詹娜:在评价方面其实我特别建议各位创客教育的老师可以看看早期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些教学评估方法其实都是有比较成熟的体系

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些 Formative assessment (形成性评价)和 summative assessment (终结性评价)就两种不同的评估体系来完善课程的话效果会更好,你能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理解到你说的那些东西,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到社区的需求,其实我特别还想分享一个,我们 museum (博物馆)的一个做法是跟当地的私立高中有合作,这个私立高中每年都会派高一的新生在整个社区里的艺术馆、图书馆和博物馆里面去参观访问每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问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帮你改善,他们来到 museum 以后,我们就跟他们说,我们这座十九世纪建的建筑很古老,但是我们希望能把一些科技的东西融合到我们这个 museum 里,让它变成更交互式的,比如说我看到了一个动物标本,我可能更希望知道这个动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可能想知道关于这个动物更多的信息

那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安卓 app 或者是利用二维码做一个小网页,这样游客的话就可以直接扫二维码或者是用这个小 app 就能和这个静止的展品进行互动

这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特别希望在中国的创客教育圈里面可以多关注让孩子真的学会关注身边发生的问题,另外还有就是美国我觉得它有一点做的特别好的地方就是 STEM

它有博物馆、科学馆还有社区,里面都有免费的活动中心用来培养孩子,中国则是体制内和特别商业化,如果中国能有更多这种免费的场地让孩子去发明去创造去解决社区里的问题的话,我觉得效果会很好的

校园创客空间长什么样子?(提问者:吴俊杰) 管雪沨:不仅仅是我们创客教育里面的问题,可能是整个大的教育环境,它还是有很多需要我们改变的,那么突出的可能是这样几个: 第一个就是我们创客教育,它是以 STEM 教育为基础课程的,它这个课程在正式学习里面怎么来定义跟规划,目前我们正式学习主要是按照学科来,而跨学科可能有一部分,但是还没有真正能够像语文数学这样的课程方案和评价制度,那么融合不仅仅是创客,其他基础教育都面临这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教师,谢老师吴老师自己设计的课程,上得得心应手,而且理念什么的都把握的非常到位但是正如我刚才所说,提供了这样的课程给学校,上课的老师是否能够理解我们创客教育的意义,是否仅仅是关注电子电路,还是程序设计,还是能够去关注创造力创新力

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最担心的,也是创客教育向更高的这种层次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我也很想听听谢老师在学校是怎样推动创建创客空间的

谢作如:现在有好多的学校或者有好多地区都到我们温州来进行参观,因为我们温州中学,温州市实验中学,百里路小学一批这样的的学校在做创客教育,有些老师参观好以后又过来问,说我怎么样去做才会就不把创客教育的路给走歪

我也这样给他们提问,我说其实你没有必要想这么多,你只要做到三点,只要做三点就可以: 第一点只要你在学校里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能够让学生来造物的,而这个场所它绝对是要在课余时间他能够进来,你不能说上课时间开然后课一下我就把门关掉了,那这个就不是在做真正的创客教育

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的体育,操场会不会因为没上体育课,就把它关掉,不是上体育课学生就不能过来打球了

我们就要让学生感觉创客空间就是学生在做创客教育的或者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他有就像语文就是爱好艺术、爱好体育和爱好制作,同样的在学校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点他可以去做

第二点在场所里一定要有个老师能够在这里陪着孩子们去做,不一定是指导,因为孩子要做的东西太多,我觉得我都指导不过来

有一个孩子就是在那里最近在那里在研究脑电波,我帮他买了一个八百块钱的一个开发套件,然后他总觉得官方提供给他的控件不好用,他自己写一个,最近遇到了一个线程的问题,效率不高问我怎么解决,我说我这真解决不了,我找一个博士给你解决吧

也不是说老师一定能够给学生去做各方面的指导,这个老师是做不到的

第三点就是这个学校里有一系列专门的课程来教孩子们怎么造物,也就是高一所开的那些课一定要有这样的课去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在师资上,没有老师能够上

按照我们现在当前的师资配备,都是学科划分的很细的就像我们技术也硬生生的,给我们分成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还有劳动技术

这样的话要能把这些全部贯通的老师就找不到

所以我觉得我们师资要把它解决掉,如果师资没有解决的话,这个事情是很难做的,是一个空话

传统的教育装备企业应该怎么适应创客教育的发展?(提问者: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总经理 兰之君) 吴俊杰:目前积极的变化是积木厂商开始向出版商转型,给每一个零件都标好价,允许学生自己生成套材

比如说这个就是削铅笔的机器人,就可以分享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这是一种全新的销售创客器材的方式

此外,还出现的信息技术实验室的概念,加入各种各样创客器材,未来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的是信息技术实验室,而不仅仅是机房

进入到创客教育领域的器材,可以分为教具、学具和文具
教具是教学用的仪器它需要满足打扮教学的需求

学具,学校购买的用于创作的耗材,目前我的做法是将学具的使用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结合起来,让学生观看视频来学习如何使用它们,如何去改装视频中的项目

学具常常会变成展品,放在创客空间展示起来

文具是学生自己购买用来写作者和做作品的工具, arduino 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几十元完全可以像文具一样,放在铅笔盒里面,这样创造的过程可以像回家做作业一样,自行完成,突破的课堂和校园的限制

普及创客教育的路线图是怎样的
(提问者:谢作如) 吴俊杰:我们谈一下教育的责任

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我觉得我们在教育领域有做得特别好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十年来有一些教育领域非常大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大学扩招以及接下来要迎接的普及的创客教育

这些事情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看一下为什么这些事情是成立的

比如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世界前十的互联网公司有五家在中国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众基础,人人都会打字
我记得在很早的时候,大家几乎是 A4 的纸打几个字母

管雪沨:对我来说是作为区域层面的研究人员,在想怎么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创客学习中间来

第一就是说作为区域层面来推动创客教育,首先我想的是能不能推出一个普世性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能够零起点零门槛地进入到创客学习的过程中间来

我们 2011 年的时候,选择了 Scratch 课程作为创客普世课程的一个核心课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程序设计这样的一个课程中,后面还会有电子、艺术方面也会加进来

这样一个普世性的课程每个学生每个学校可能不需要很多的投入都能够开展,在这个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选修课程,比如谢老师上一次的专著《互动媒体》就是我们的选修课程

那么从我这个自身层面看,我也开发了 3D 打印课程、智能机器人课程

把普世课程给每个学生参与,让学生都有创客的基础能力

所以说作为区域层面来讲,每个学生我都希望有这样一种创客的特质,但是也希望他们能够得到一种个性化的发展

创客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提问者:管雪沨) 谢作如:我 不知道有没有人经常问你们,为什么要做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我经常也有人在问我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去年做温州市首届创客文化节活动的时候,一个日报的记者就一直盯着我,什么叫创客教育,然后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做创客教育,那么它的价值是什么

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回答,然后我问他 “ 你的孩子几岁了 ” ,他说 “ 我的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 ” ,我说, “ 我们在做这样的活动,你的孩子想不想过来参加 ” ,他说 ” 想 “ ,我说, ” 我们的学校有这样的教育,你对这样的学校喜欢不喜欢 “ ,他说, ” 很喜欢 “ ,我说, ” 那就是价值了 “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总是要给它找一个好像很高大上的理由,从科学角度和思维角度如何分析它,到底能给我们孩子带来什么,但实际上我们下意识就觉得,我们孩子是需要这个的

吴俊杰:在 2015 中国创客文化发展论坛上,大家的共识是四个自由:自由的想象、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创造和自由的选择

创客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问者:吴俊杰) 谢作如:如果说我们是创客,是给浇花然后播种,最后创业就相当于植物上面能够摘到的果子

你没有前面的播种与浇灌,你怎么会有后面的果实呢

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好像不需要前面一步你直接去采摘,就能把它采摘过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