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荐书:王小波与他的《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 简单朴实一句话,却道破了多少人青春时的心态

本句出自王小波,《黄金时代》

而一提王小波与这篇小说,不知道的人也许并不多

王小波是何许人也?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曾下乡当过知青,干过民办教师、工人,本科学的是工科

他在美国兹堡大学学过文学,也学过计算机,去统计系当过助教,也曾游历过西欧诸国

回国后,王小波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丰富的经历是他创作的有利素材

此外,他与李银河的爱情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情书开头大抵相似,朴素平实一句话,还带些孩子气,成了经典

他文学成就自是斐然,王小波是唯一一位两获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13届和第16届)的大陆作家

他写的唯一一部剧本《东宫西宫》荣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黄金时代》便是一则知青故事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共同构成了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

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主人公王二(一如他的绝大多数小说,叙述者叫王二,总带着些王小波的影子)“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

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

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

一次次批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

”(摘自百度百科) 这无疑是一部富有特色和张力的小说

看过《黄金时代》的人必然对里面明目张胆的性爱描写印象深刻

王小波曾表示:“ 这样写既不是为了招些非议,也不是想耍媚俗,而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

”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

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古人说:‘食色性也

’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障碍

里面的性描写不是卖弄噱头的手段,也并不丑恶,而不过是极为自然的叙述,把性当成如吃一样,寻常而本能

在其他小说中,读者也能观察到“革命+爱情”的模式,王小波既继承了年代对爱情与革命权力关系的思考,有强烈启蒙意味,也顺应了年代世俗化潮流

性爱,从而成为“人性再启蒙”的重大伦理支撑点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叙事结构

王小波曾多次重写《黄金时代》,二十岁开写,直到将近四十岁才完成终稿

书中的叙事手法受到杜拉斯的《情人》、迪伦马特的《法官与他的刽子手》的启发

王小波提过,《情人》“每一个段落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叙事没有按时空展开,但另有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我把它叫做艺术”

也是因此,书中多次出现跳跃的叙事,交错使用倒叙和插叙,读者读来有时不免感觉眼花缭乱

故事横跨王二的青年和中年时期

时空倒错的频率非常高,以至于小说自身已经将故事精心切成了一块块蛋糕,时间上的空间上的联系都被打乱,主人公一会在年轻的21岁,一会在中年的41岁;一会在人保组交代材料,一会在山上拓荒,一会在北京重逢

”(摘自知乎,derful wang) 这样的跳跃错杂叙事避免了平铺直叙,故事的可读性和张力也就大大增加

性爱描写与复杂的叙事似乎向来少不了争议,但《黄金时代》不然,他的“时代三部曲”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中大教授艾晓明曾评论道:“ 我一直希望当代中国的文学中有这样的小说,它能在智力上启发我的智慧,在语言上给我快乐和美感,它延展记忆和想象,比起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小说毫不逊色

因为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以来,我们的文学趣味受到马尔克斯、昆德拉、金庸、伯尔、卡尔维诺等一批批作家的作品熏陶,我们不再是容易满足的读者

我当然知道,像我这样的读者,不仅不在少数,而且,至少有成千上万之多

王小波的作品就有这种素质,这种素质是异乎其类的,不是我们从来就有的

在我作为读者的一生中,终于等到了这样一种作品,它由一个中国人写出,这是幸运相逢

” 它会是你在等待的文学作品么?答案自在书中,是,或不是,瞧一瞧自然就晓得了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本周荐书:王小波与他的《黄金时代》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