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0多年的萌芽、发展和演进,猎头依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兴行业,形成了独立而健全的公司体制、行业关联和产业链条,稳居于人力资源高端领域。全球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国际猎头市场彼此融通、布局完整。  一、美国中小型猎头的成功经验
  1993—1996年,专家们通过对美国东南部主要大都市区的34家猎头公司、超过300小时进行的实地调研,列出4种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经营模式。
  (一)本地化经营:强龙难压地头蛇
  早期的美国猎头公司,最开始只是从事本地化经营。20世纪80年代,乔治开了一家猎头公司,开始规模化本地运营策略。10年后,他的公司已经匹配了295位会计师,1999年已有11名猎头顾问。2000年开始,他通过一个15000—16000名候选人的庞大数据库,可以实现每年搜寻350位会计师的目标。乔治认为,这是公司的主要资产;他同时承认,如果没有本地合适候选人,也会在公司的数据库之外进行搜索。
  (二)线索俱乐部:效益型人脉网络
  一些小型猎头公司的经营策略,通过建立效益型的人脉网络,借以交流和获取信息。“线索俱乐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丽的盖尔女士,一直热心于构筑熟悉的人际网。在“线索俱乐部”,她与专业人员和业务伙伴聚会,交流各自行业的工作信息或线索。这能够获得新的客户和候选人,甚至引出转介的机会。盖尔对此评价很高。作为人际网的25名独立合伙人之一,她也与另一个网络的其他人分享他们的订单和候选人。网络使盖尔和其它成员进入彼此的数据库,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合格候选人,数据库的相互交流甚至共享,与不同公司的猎头顾问共同完成搜寻,是“线索俱乐部”的典型特征。
  (三)品牌管理:快速走向区域连锁
  猎头公司在不断的发展中,开始进入了细分市场,专营自己熟悉的几大领域,进行品牌管理的阶段。
  1970年7月,弗兰克创建招聘公司,取名布朗招聘。此前15年,公司对其职位并不加分辨,重点是低级的行政人员,行业涵盖广泛。80年代中期以后,他决定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变。告别跨行业招聘,公司业务集中在会计、市场营销、工程和初级军事人员服务等领域。这是一项迈向专业化的政策,逐步形成初步的“品牌管理”。他认为生意变得越来越专业,“我们现在很有针对地细分市场,很多比我们刚开始时专业。”通过专业化的持续增长,布朗招聘公司已扩大到100多个雇员,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其收入在全国范围内的招聘公司排名在前1%。
  (四)垂直专业化:国际猎头的雏形
  某些猎头公司在某些行业、领域形成品牌优势后,逐渐形成了国际猎头的雏形,最终走上猎头国际化的扩张道路。
  比如马丁,一个猎头公司的所有者兼经理,自1986年以来一直从事猎头工作。他在从事零售业工作之后购买了专门从事零售业猎头业务的特许专营公司。5年后专营权合约结束,马丁改名零售搜索顾问(RSC)。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仍集中在零售领域。他选择专门的“垂直”,是因为雇佣零售业人员的优势是能够很快地学习猎头知识。在马丁的公司中,新雇佣的零售业人员只需要3—6个月之间就可以熟悉80%的日常决策要点。
  垂直专业化使得猎头公司更加国际化。这并不是一家著名的猎头公司因为庞大的规模、巨额的收入和众多的顾问而令人瞩目;关键在于,所有的搜寻程序和要求都具有相同的、普遍的和高品质的模板。也就是说,全球标准是严格而统一的。例如,在印度搜寻一名年薪50万美元的IT高级经理,和在美国搜寻一名年薪200万美元的高级工程师,所操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都是完全相同、彼此一样的。
  二、中国猎头行业的症结与困境
  1993年,泰来猎头事务所成立,这是第一家本土公司。20多年来,中国猎头历经艰辛和努力,却得到长足的发展,国际化进程也比较顺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发展瓶颈。
  (一)政策环境严峻
  猎头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发展过程中经历曲折,处于比较低迷的发展阶段。也没有被列为幼小产业或者战略产业。中国政府还没有重视采取必要的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和管制猎头产业。也就是说,猎头行业并没有分享人力资源服务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政策优惠和市场机会。
  (二)行业管理缺位
  中国尚没有真正的猎头行业管理协会。当前,缺乏比较统一而完整的、具有行业指导性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非营利猎头组织发育不充分,影响也较小。这都使得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甚至是恶性竞争局面,不利于猎头公司创造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降低猎头公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中小型猎头公司的经营理念、运营策略与资源配置研究——基于中美公司的比较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