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力军,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大户和主要的碳排放者。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重视,中国工业企业正面临着快速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选择。解决发展与保护的困境,实现工业企业低碳转型是关键,即工业企业的发展要寓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一、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针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而选择的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它以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的一种文明状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和更为突出的地位,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宗旨,资源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十八大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推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可见,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具有相同的核心价值。两者同是基于人类应对生态和能源危机而产生的概念,都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关注对象,以保护生态系统,不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生态文明是指导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从理论上为低碳经济提供了目标引导。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变社会消费模式等降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赢,与生态文明所推崇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义理相通,可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途径。
  二、中国工业企业低碳发展的困境
  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主力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这意味着中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上仍可能呈现继续增长之势。中国工业企业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能源供给的限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企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0年,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03


774万吨标准煤,2014年,达到295

686万吨标准煤[1],14年间增长了18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近年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高达70%左右。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难免造成高能耗、高排放、低能效的恶果。
  2.低碳技术水平的制约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低碳技术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诸如氢能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技术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关键的核心技术缺乏,在低碳技术领域涉足尚浅,技术问题成为中国工业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软肋。
  3.发展阶段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都在加速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客观上对重工业提出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加上长期以来,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呈现出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2014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五大高耗能产业,就消耗了全国近45%的能源,而这五个制造业部门所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32.41%。重型化的工业结构,制约了中国工业企业的低碳发展。
  4.市场促进的约束
  由于新能源等低碳投资市场相对较小、私人投资资本力量相对较弱以及进入低碳投资领域相对困难等原因,当前中国低碳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和政策法规,低碳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低碳市场机制亟待建立和健全。市场促进的滞后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必然影响工业企业的低碳发展进程。
  5.国民低碳意识的薄弱
  目前,低碳经济在中国还处于认识和接受的初始阶段,国民低碳意识相对薄弱。这必然导致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沦为供给侧单方面拉动的情况,市场需求相对较弱,从而制约工业企业低碳发展。实现需求拉动的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普通消费大众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和低碳产品的需求。而建立起全民低碳意识,时间长、教育成本大,是一个长期的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工业企业低碳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