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险导向审计 论文下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被审计单位及其业务的日趋复杂,相应的审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对审计工作期望值的急剧高升,审计工作难度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即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一种审计模式。
 一、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一)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架构及业务多元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欺诈舞弊案随之增加,这些管理欺诈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2000年的“银广厦事件”、2001年的“安然”舞弊案及2004年的中航油新加波公司巨亏事件,引发了审计业界的深思。从社会公众的观点看,揭露舞弊一直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即是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经营风险,评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环境、发展战略、经营业务及流程、内部控制等,从各个角度深入认识客户经营情况,全面地评估企业风险因素及时发现舞弊情况。


  (二)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次根据识别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根据风险买评估的结果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二、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相关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以及人们对审计工作期望值的逐步提高,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已初步应用,但是任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
  2008年7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在2010年4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同时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截止目前除了上市公司(包括:主板、中小板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及部分国有企业按照五部委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内部控制,其他企业并没有制定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通常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就不能进行内控测试和评价,而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够
  在我国,虽然《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对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还是比较空洞,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受诉讼资格、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影响,被真正提起诉讼的概率也会很低,审计人员承担的法律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而会降低审计质量。一般来说,当审计人员认为法律风险较高而可能引起较大审计风险时,会执行尽可能详细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审计质量。而当其对法律风险的预期较小而不会引起明显损失时,则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出资者缺位现象突出,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董事会成员与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叠,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往往被公司管理所影响甚至操纵,出现了委托者出钱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财务报表的现象,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由他们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收费等事项。扰乱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导致企业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缺乏内在的经济动机。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系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迫于“委托人”的压力而做出妥协,造成审计失败。由此可见,我国的公司治理缺陷使得审计关系失衡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