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教育课程评价应以相关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在系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适当方法,评价课程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有效性、贡献率及吻合度等,并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也是一项动态任务。时代在发展,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课程评价应贯彻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建设的全过程,评价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匹配性、时代性等方面。基于上述两点,把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开发、实施和建设。三阶段相辅相成,在课程开发阶段,需要通过形成性评价提出具体详实的评价建议,从而指导课程的开发、完善。在课程全面实施阶段,需要通过总结性评价,对课程的质量和总体效果作出准确判断,提出改进意见。课程实施一个阶段之后,责需要通过综合性评价,对课程建设水平作出评价。  一、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三阶段评价指标
  为了使课程评价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发挥课程评价对课程开发、实施和建设的促进作用,山东协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课题组借鉴了全国其他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和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形式征求各类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指标系统。
  (一)课程开发评价指标
  课程开发阶段是课程评价的开始,评价的对象主要是课程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新开发课程是否具有职业技能针对性、教学效果可能性、教学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合理性。该阶段评价人员应以相关行业管理专家和课程专家为主,由相关课程专任教师参与。评价方法以定性为主,可以采用评价等级法,通常划分为三级: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根据模型评价的需要,建议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根据可行程度赋予1~100的分值。
  课程开发阶段评价指标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下设11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课程设置(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取和内容组织)、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师资配备(主讲教师和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配置(校内实践教学配置方案和校外实践教学配备方案)。
  (二)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对课程实施阶段的效果评价,要采取跟踪式的动态评价方式。主要目的是寻找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改进提供建议。在这一评价阶段,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相关行业管理人员、课程建设专家、相关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改进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方案的预期效果;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课程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课程是否体现了时代性等。评价方法建议采用模糊评价法,举例如下:一级指标“课堂教学效果”,模糊分值为30分,共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3个二级指标,模糊分值各占10分;“实践教学效果”模糊分值为40分,共有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效果3个二级指标,模糊分值分别为13分、12分、15分;“社会认可度”模糊分值为30分,共有技能掌握程度、岗位使用程度2个二级指标,模糊分值分别为16分、14分。
  (三)课程建设水平评价指标
  课程建设水平评价是对课程建设的全面、综合评价,最注重过程和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性质不同,方法较多样化。可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采取技能测试方式;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选择作品展示、现场演示、实物操作、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好、中、差”三级,对应的等级系数分别为0.95、0.75、0.55。大于等于90分评价为优秀课程;75~89分评价为良好课程;60~74分评价为合格课程;小于60分评价为不合格课程。
  课程建设水平评价指标共包括7个一级指标,下设17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课程设置(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内容选取、内容组织及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网站)、教学队伍(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综合效果(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课程创新)。
  二、Delphi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
  (一)Delphi法基本原理
  Delphi法是一种常用的预测分析方法,能够将无法量化的要素通过概率估计或者模糊评价的方法量化,并且将分散的观点进行集中,体现了典型的集思广益思想。在构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本身的特点,课题组采用德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基于Delphi法和AHP法的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