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学业指导机制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学业指导机制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道路上一直处于推行阶段,没有做到与高职院校学生共同成长。随着社会每天都在进步的潮流,教育管理机制并没有跟上其发展脚步,这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矛盾。教书育人本来就是同时进行的,但教育管理人员却在这方面比较注重教书传递知识的发展,忽视了如今社会对人才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使高职院校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教育发展形势,教育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  一、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现状
  1.教师只注重效率不追求质量。随着新时代的教育潮流,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其学生人数也急剧上升,但培养目标含糊,理论与实践没有紧密相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乏沟通,他们的关系变成了一个是传播者,一个接收者。甚至有的老师只是上课的时候出现,课余时间难以找到他;有的老师上课时只顾着一直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把课本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更有的老师把初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职院校里,使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接受。
  2.学校课堂知识欠缺新颖。高职院校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融合,因为他们即将踏出学校,与社会接轨。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所安排的课程却大部分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极少有实操课,这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而且会觉得课本内容很枯燥,致使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幅度降低,无心上学,碌碌无为,有的学生觉得这课程可有可无,上课迟到或早退,在课堂上睡觉,甚至有的学生直接翘课。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学业指导机制
  1.改善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学业指导机制是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潜能来提高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多样化,进一步加强他们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另外,教育管理人员要制定良好的教育管理模式,因为良好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分,也是高职院校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要重视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勇于探求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使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转变班级辅导风格。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要提倡学校改革教育管理模式,落实管理、思想、学业等,并在各个班级设立一个专职负责人来加强管理,形成一个班级辅导员和教师相辅模式,共同在学生的专业课和社会实践上加以指导,完善以前枯燥的课堂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中,要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管理能力。开展主题班会、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的建设中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建立一些自主管理日常生活事务的团体,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
  三、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学业指导的机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他们建立更好的展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学业指导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方案,也是全国许多学者、专家正在进行探讨的新课题。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学业指导机制的实践标志着我国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吴国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王水玉.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现实不然性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刘超.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高职研究,2006(9).
  [4]崔俊秀.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