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途径探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信息资源被广泛应用于事业单位中去,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板块,实现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质量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组织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强化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需要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库管理效率低下。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优秀、全面的人才加以支持和推动。事业单位在我国往往具有多个分支机构,员工数量众多,大部分人才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被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部门中,并没有及时将这些人才进行统一汇总到事业单位的人才库中,导致总部对人才数据缺乏全面的掌控和了解,很多优秀人才的价值得不到相应重视,被局限于本职工作中,流动性很小,造成人才的埋没和单位的损失。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由于分支机构众多,每个分支机构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所选择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传统手工记录和统计模式单一,导致总部与分部、分部与分部之间的系统并不能有效兼容,很多人力资源数据难以进行及时分享和有效整合,使得总部难以从宏观上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分部的具体人力资源现实情况,每个分部之间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观念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性。
  3.总部缺乏整体掌控能力。很多事业单位总部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认识不足,并没有树立完整的岗位体系意识,无论是从能力素质、培训考核方面,还是从薪酬、绩效方面,都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建立全面统一的人力资源岗位系统。很多分部习惯根据自身观念和想法安排管理人力资源工作,与总部缺乏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频出,引人深思。
  二、事业单位中全面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对策
  1.科学设计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进行科学设计。首先,提高系统操作运行的敏捷性。之所以要全面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为了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很多员工并不具备十分专业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在设计人力资源系统时,要充分考虑非专业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确保这些员工能够较快地适应和运用这一系统。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工作难题和困惑时,系统可以迅速向他们展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说明,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一旦操作不当,系统应该能够及时进行识别并作出快速提示,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修改相关内容。其次,现代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人力资源管理软硬件系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及时进行更新升级。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就要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光研发设计,事先保留相关接口,以为日后系统的更新改造升级提供便利。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还应该便于维护。在操作使用系统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失误,及时维护十分必要。
  2.明确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定位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多个模块,在确定系统功能的过程中,要认真确认和核实系统需进行的各种功能。第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内容合理划分系统业务流程模块,并在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对每个模块的详细功能进行细分,以便进一步明确系统的整体功能。第二,定位系统功能离不开事业单位每位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各个部门领导以及员工之间应该密切交流,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反复讨论和确认系统功能方案,以便使系统能够真正发挥其最大价值。
  3.合理导入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数据。人力资源管理要想真正实现信息化,就要通过大量科学的数据来实现。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大对数据的导入力度,认真整理、汇总各种数据,核实数据的正确性和时效性,逐步完善系统数据。并且,在前期阶段,由于对系统各个功能不熟悉,需要及时请教相关人员,通过供应商的合理引导导入数据,在综合考虑本单位实际需求和要求的前提下构建健全的系统数据结构,丰富系统数据库。同时,除进行基本的数据导入工作外,还要及时按照供应商的指导进行初始化和转换数据作业,将人力资源所涉及的所有相关数据汇总整合到这一系统中去,尽快为员工提供一个完善的系统信息化平台。另外,在导入系统数据的过程中,单位员工应及时使用操作系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