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工程监理工作的依据是工程承包合同和监理合同。监理的职责就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促使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建设工程监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即“三控、三管、一协调”。工程项目建设监理是与国外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跟国外的对业主提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是相似的。工程监理根据业主需要可以为业主提供工程项目全过程或某个分阶段,如施工阶段的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去实现。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监理也就相当于是质量监理
监理企业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三控、三管、一协调”。但是在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机制不配套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拆解,该做的没做够,该给的没给到,不该的却担着。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职能多被大大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正是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时候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
2.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没有要求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建设目标的如期完成。业主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对于大型的项目,有时业主还要自行组织一套人马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监理与管理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由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业主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工程建设项目。
3.工程监理高智能人才比较紧缺
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监理费的收取是逐年下降的,低价竞标更加压低了工程监理费的收取。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造成的影响极为不好。具有高学历,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有些高智能人才即使自己本身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监理企业也却没有这个能力常年聘用。
由于工程监理基本上是属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三管、一协调”,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它们并未进入前期的科研和采购范围。因此适合它们的项目管理的人才也紧缺,尤其是经济、管理、商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而目前工程监理企业所有的人才则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加,而合格的监理人员又严重不足,各监理企业和单位只有大量聘用非工程专业人员来充当监理人员。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宽泛,素质不高,再加上监理单位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又少,人员调动困难等,整个监理行业的企业很难具有核心竞争力。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在这样的社会中必然会出现的,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也越来越规范。目前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业主的能力与专业的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对投资方的业主而言要使基建班子更强,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正因为这样,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
1.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开始了,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监理企业要过渡和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功夫。技术工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整体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目前,我国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