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探索性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所谓汇率风险,是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当采取某一货币结算时,应是该货币对本国货币的国际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在当今国际市场,仍然是以美元结算为主的国际贸易和结算体系,因而,国际市场上美元对各国货币的汇率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世界各国通常采取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方式,或者采取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这两种汇率方式各有利弊。前者采用固定汇率方式的优点是带来的市场汇率风险小,确定是不能真正反映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真实比率;后者采用浮动的市场汇率的优点是可以真正反映本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真实比率,缺点是市场汇率风险大。尤其在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并加上国际金融市场的恶意炒作时,更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分析
  当前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进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二是在国际市场融资中,在借款期间汇率变化的风险。而根据汇率风险的作用、目标与表现形式,还可将汇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与会计风险。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最普遍、常见的一种风险,是经济主体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外币计值结算,自签订合同当天到债务得以完全清偿一段时间内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因外币与本币之间汇率变动所造成的交易中本币价值发生了变动的风险。由于交易风险是一种流量风险,只要涉及到使用外币收款、结算都可能产生交易风险,因此对企业的资金运转与经营造成直接的影响。并且交易风险持续时间较长,可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交易风险的管理目标在于确保在货款的最终结算时,将这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最大程度地降低。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也即是经营风险,是交易风险的一种延伸,是在意料之外汇率变动情况下造成的企业销售价格、成本与销售数量上的影响,可造成企业利润及现金流量发生变动,其主要影响着企业未来的业绩与盈利能力,但对其他方面的影响比较弱。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特定的短时间内,企业的产品价格及成本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激烈,因此这种经济风险表现较弱。
  (三)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也是折算风险,指的是在对外币进行成本币的结算过程中,由于外币发生贬值或者升值而引起的企业外汇损失或收益。对跨国公司子公司向母公司进行报表时容易发生这种折算风险,对子公司的会计方法、从事的外贸活动活跃程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这种会计风险并不是企业的实际损益,而是一种存量风险,当企业仅仅只对账面进行折算而并没有真实资金操作时,并不会造成真正的损失,并且对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则能够达到平衡。
  二、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探索
  (一)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
  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讲分为两类,第一种方法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譬如采取对己方更有利的币种和结算方式;通过压低采购价格、提高出口报价向供货商或客户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第二种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为自身提高控制汇率风险能力。如上所述,第一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合同取得保护条款。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难免会降低企业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固有成本,相比之下,利用金融工具的第二种方法,更值得推荐,可以为企业建立汇率风险控制体系,更有效的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有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互换)等等。
  1、远期结售汇
  远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是指进出口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再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最长至12个月,分为7天、20天、1个月至12个月14个档次。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澳元、加元、新加坡元(纽元)等9个币种。每次费用大约2%,需要占用保证金3%。其目的是将未来汇率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防止汇率下跌幅度超出预期而发生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企业可以通过做远期结汇来锁定未来收汇的汇率风险,其核心在于贴水的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实际速度。在实际业务中,我们发现,曾有部分企业认为,未来汇率走势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不确定性加剧,银行报价不理想,宁可另辟蹊径减少汇兑损失,也不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