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而言,民办高校的本科生比公办高校的本科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受教育的背景参差不齐,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生源背景复杂,这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管理困难;第二,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在内心深处,民办高校学生多数人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以及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
虽然,民办高校的学生中也有品学兼优者,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学习基础、自理能力以及遵规守法的自觉性较公办院校的学生都较差
这些差距与物质上的优越感如影随形,又导致民办高校学生情绪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所以,在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尤其是三本学生)的管理上,必须找到适合他们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而分类管理便是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学生分类管理的准备工作
在对学生进行分类前,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谈心谈话工作,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如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方便日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重点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学生,以方便管理
通过细雨式的谈心谈话和日常的细心观察,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辅导员的感情加强,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对学生的了解应该从新生入学时就着手进行,这个了解过程要首先从不断地进入学生课堂、寝室、食堂以及参与到学生的各类活动中,尽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做起,然后逐渐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学生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
1.秉承人本主义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以个人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素质和特点,规划大学生涯及未来生活目标,以合理的管理方式及一定的情感教育融入大学生管理之中,尊重并容纳学生个性,重视并实现学生的价值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全面提高工作效果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要善于把握学生整体情况的特征又要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变化,同时要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针对特殊类学生的具体问题要特殊对待,特事特办
三、不同种类学生的管理方法
通过参与学生活动、心理座谈、个体情感交流等途径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进行分析测评
根据分析测评的结果,笔者将学生分成“表现优秀生”“特长生”“问题生”“中间派”“边缘类”以及“考研族”学生六个类别
1.“表现优秀生”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这类学生往往具有思想积极上进,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的特点
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着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既重使用又重培养,既抓个人素质又抓模范作用
在思想上充分信任,培养他们更高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政治立场;在工作上充分授权并大力支持其创意和想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和扶持,为他们提供成长和进步的舞台
2.“特长生”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
这类学生往往热衷于参与各类活动并展示自己在学习、管理、才艺或其他某一方面的突出能力
管理这样的学生,应当把他们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注重教育和指导他们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下,将自身理想变为现实
用科学的育人观念,针对他们的不同兴趣、需求和创造力,引导并激励他们发挥特长,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3.“问题生”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
这部分学生不关心自己的学业,不畏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不把开除学籍放在眼里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首先以感化和教育为主,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如果正面教育不起作用,只能通过校规校纪甚至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制约、限制甚至是处罚他们
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控制这部分学生的影响力,以免其负面影响带动其他学生
4.“中间派”学生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
这类学生一般就是老师们常说的“乖学生”,他们基本上不会违反规定但也不会在哪些方面主动要求有突出表现,属于默默无闻的中庸类型
“中间派”学生一般有两个特征,即:要么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精神,能自主协调和处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么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拒绝与老师沟通
管理这类学生,细心观察和经常性的谈心谈话进而有目的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会他们以科学有效的方法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最有效的方法
5.“边缘类”学生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边缘类”学生包括以下情况:家庭单亲,父母双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