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厕所革命”以来,厕所问题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
国家旅游局不但提出要完善‘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机制,加大招商力度,壮大旅游厕所市场主体,而且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或个人积极参与厕所建设管理
在此形式下,我们要重视厕所商业化,探讨其发展模式,促进“厕所革命”的发展,力图解决我国旅游厕所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厕所商业化的必要性
(一)旅游厕所现状急需改进
我国年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国内旅游一趟平均每人上8次厕所[1],游客每年在旅游如厕次数超过270亿次,如此多的人流量大大加重我国旅游厕所问题
而且我国旅游厕所仍存在环境差、卫生不达标、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过程中的最薄弱环节
在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厕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景区进一步发展瓶颈,景区如何解决游客的如厕难题,如何为游客提供卫生、舒适、满意的如厕环境,都成为景区文明管理不容回避的问题
1.政府统管效率低下
旅游厕所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规模性
在某种意义上,经营管理旅游厕所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责
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巨额投资,投资回报期长,投资专用性强,规模经济十分显著
但长久以来,旅游厕所由政府部门主导,垄断的运作机制制约旅游厕所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监管不到位、政事不分等问题
因此需要改变旅游厕所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商业化改革,促进旅游厕所发展
在制度经济学中,将制度创新的诱因归结为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即一种无法在现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获取的利润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理论,存在“外部利润”,就表明社会现有资源的配置还未达到最优程度,仍有改进的余地,因此可进行帕累托改进,使显示在现存制度结构外部的利润内部化,以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那么在我国厕所管理制度中是否存在“潜在利润”和“外部利润”,来推动厕所商业化改革
本文借鉴阳国亮、王元颖在《试论公共产品的市场运作——以桂林”厕所革命”为例》中的研究,并引证如下[2]
假设政府为a,其对厕所的维建费Ca1
包括厕所初建费、每年折旧额Ca11,每年维护费Ca12,人员工资Ca13,收费公厕每年带来的收入Ca14
新建厕所的维建费Ca4厕所周围已征收的各种税费所带来的收入Ra1厕所周围土地未明晰化产权所有权隐性收入Ra2改革前净收益NRa1,改革后净收益NRa2
假设厕所承包商为b,原有厕所维修费Cb1,新建厕所的维建费Cb4,投标费Ra3
改革前净收益NRb1,改革后净收益NRb2
假设公众为m, 现有厕所付费享用收益, 新建厕所付费使用收益,原有厕所服务
通过引证上述分析表明,厕所商业化革命是创造出合作剩余的一种帕累托改进式制度的变迁
如果采取合理的厕所商业化模式,厕所是可以通过市场的来供给的,并且市场进入效率更高
2.旅游厕所商业化具有市场空间
我国为推动“厕所革命”,在“以商养厕”方面给予企业许多支持与帮助,提供政策支持
2015年3月-12月,本人主持的“‘厕所革命’与‘以商养厕’——以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公共厕所管理为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对于民营资本是否愿意进入厕所领域的问题,在网络上对五十位企业的中高管理层作出问卷调查[3]
调查结果如下图1、2,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愿意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厕所,并且认为能通过经营厕所获利
厕所作为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国内竞争小,是非常有潜力的领域
在有强有力的官方背景做支持下,私人资本十分愿意经营管理厕所
图1 是否愿意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厕所 图2 经营厕所企业能否获利
二、旅游厕所商业化的四种模式
(一)PPP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机制”)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通过特许经营、外包等方式,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的一种管理模式
建立政府与企业“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模式,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格局
其重点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私人资本,因此,它不仅是单纯的融资方法,也是一种制度和机制的设计
运用PPP模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在面对像旅游厕所这样投资总额大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