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居民参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中期,著名的旅游大师P.E.Murphy首次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看法以来,很多外国学者都对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的研究开始重视,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区参与对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制约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操作的研究、社区参与方式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特别是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这方面研究较多
Ady Milmand (1988)经过调查发现开发旅游业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收益,Brandon(1996年)认为社区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K.Ragnraman(1997)认为开发旅游业对社区居民的税收、就业、收入方面有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旅游,特别是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黄华(2004)认为社区参与对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有明显优势,苏衍慧(2010)认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社区的有效参与
[2] 李玲(2010)认为民俗村寨旅游开发对居民的经济、就业、教育等方面有促进的作用
[3]
二 .东山乡巴根瑶寨简介
东山乡巴根瑶寨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的东北部,距离县城有60多公里,全屯69户355人,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瑶族村寨,也是整个巴马旅游组成部分之一
2006年在自治区和河池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旅游开发,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东山乡巴根瑶寨,顾名思义,这里居住的都是瑶族的居民,巴马县的瑶族居民主要分为番瑶、土瑶、蓝靛瑶和安定瑶等四个支系,巴根瑶寨的居民大都都是番瑶,占了整个东山乡人口的一大半
这里保留了极难见到的瑶族传统服饰,还有传统的铜鼓舞
随着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了独特、古老、又非常具有魅力的瑶族民俗风情
三.社区居民参与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1.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差
众所周知,很多民俗村寨都处于不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差,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这是社区居民参与民俗旅游开发的一大弊端
巴根瑶寨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地理位置差,山间小路陡峭,二台大巴车无法汇车,进出时间长,已在旅游商圈外,根本无法满足旅游需要,也无法使当地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
也正是因为如此,2010年,巴马文联根据巴马旅游的特点,在相关政策的帮助下招商引资,引进广西甜美皇后糖业有限公司资金1000多万元,在距离县城1.5公里处,建设了一座集巴马瑶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风情文化表演于一体的“巴根小瑶寨蓝家大院”
把巴根瑶寨搬到了县城,目的是为了让当地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2.民俗文化越来越商业化
民族文化越来越商业化,是民俗旅游开发中常见的现象
在中国,很多的民俗旅游项目都是由企业进行投资打造,民俗村的原生态生活越来越宾馆化、程式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商业的利益,对民俗传统艺术进行人为“改造”,使民俗文化越来越商业化,民俗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蓝家大院与其他旅游景区不同地方在于:并不是按照企业模式,这里没有开除制度,想来就来,没有约束,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和谐的瑶族大家庭
大院里面的瑶族民族文化特色歌舞表演、民俗习惯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改造,是纯原生态模式,居民都是大院的主人,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商业,使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
(二)存在问题
1.开发经济能力有限
一个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如何与村寨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旅游的发展规模有很大影响,虽然这几年巴根瑶寨的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但是仍然呈现出贫穷的姿态,甚至整个巴马,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对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或多或少有影响
并且居民参与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例如培训费等等这就会容易陷入一些不良循环中
(见图1)虽然得到了甜美皇后糖业有限公司的投资,但是如何在保证瑶族文化原生态的情况下保证开发资金的充足,这也是制约蓝家大院发展的一大问题
图1社区居民参与民俗旅游开发不良循环图
2.旅游开发意识不强
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通信设备落后,很多的社区居民对国内旅游动态不了解,对国内旅游发展情况也不知,甚至是对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也不了解,信息量不足,从而导致很多巴根寨社区居民的旅游开放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也就不高,目前仅有50户人家入住蓝家大院
3.管理方面的问题
蓝家大院是采取放养式原生态的模式,没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