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领域一般都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


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随着“非遗”热的出现,传承人这一群体正在逐步引起各方关注

刘锡诚(2006)在总结“非遗”的四种传承的方式的基础上,说明传承人以超人的才智、灵性, 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提出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

李宜(2012)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藏戏传承人的生存困境,结合藏戏传承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对策

王建(2012)针对景德镇手工制瓷部分工序发生改变,瓷业习俗逐渐淡化的传承现状,提出了生产性保护

本文主要根据景德镇的特殊情况,分析景德镇的传承人的现状和生存困境,提出解决对策,活态传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一、景德镇手工制瓷传承现状
 1、部分工序人员过于集中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主要包括制泥、做坯、利坯、装饰、烧窑五大类工序,每类工序根据瓷器的不同又划分为不同的基本工序(仅做坯就分为圆器拉坯、琢器拉坯、印坯、镶器、雕塑五道基本工序),共七十二道工序

目前景德镇手工制瓷国家级传承人有9人,其中做坯1人,利坯2人,装饰6人

景德镇手工制瓷省级传承人有14人,其中做坯3人,利坯1人,装饰6人,烧窑4人

从景德镇手工制瓷省级以上传承人的分布不难看出,大部分传承人集中在装饰这一工序,制泥这道工序暂时尚未有传承人,烧窑是手工制瓷最后一步,并且是最难把握的一步,目前只有省级传承人尚未有国家级传承人

2、传承人年龄分配不均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年龄分配不均,差异较大

目前景德镇手工制瓷国家级传承人有9人,其中做坯和利坯的3位传承人,都已经超过70岁了,最大的已经82岁了

装饰6位传承人年龄偏小,最小的只有46岁,最大的也只有70岁而已

景德镇手工制瓷省级传承人有14人,其中做坯、利坯(施釉)共4人年纪较为分散,最大高达82岁高龄,最小只有46岁

装饰6人年纪偏小,集中在40岁到50岁左右烧窑4人,年龄平均65岁

从景德镇手工制瓷传承人年龄分配的现状来看,做坯、利坯和烧窑的传承人老年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其传承

而装饰的年龄跨度较大,分配较为分散,利于其传承

二、手工制瓷传承人面临的困境
明清时期手工制瓷工序细化,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这保证了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但对景德镇手工制瓷的传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景德镇手工制瓷传承人仍面临着以下几方面困难:
1、传承人呈现老年化,技艺无法传承
从景德镇手工制瓷传承人现状不难看出:目前拥有手工制瓷技艺的艺人普遍在70岁左右,而且没有徒弟跟随学艺,是景德镇手工制瓷传承的现状

景德镇手工制瓷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的口传身授,随着掌握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老艺人相继离世,一些难度较大,短时间内不易掌握的传统技艺已经失传或者面临失传

2、传承人分配不均,技艺传承缺失
由于装饰的薪酬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等社会因素,装饰这道工序的从业人员较为密集

直接导致这道工序省级以上传承人占手工制瓷省级以上传承人的一半

手工制瓷工序细化,而传承人集中于装饰这一工序,破坏手工制瓷技艺其他工序的传承,影响手工制瓷技艺的活态传承

烧窑这项手工制瓷技艺最为重要的步骤,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汽窑逐步代替柴窑,面临失传

科学技术的局限和烧柴窑自身的特点,使得汽窑无法完全取代柴窑

目前烧窑的把桩师傅只有胡家旺4人,平均年龄65岁,尚未设立国家级传承人,这对烧窑的传承和保护不利

3、传承人创新较低,瓷器雷同性大
画坯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是手工制瓷的点睛之笔

目前手工制瓷的传承人对画坯工艺仍采用较为传统的工艺和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无论是手工作坊还是市场上,瓷器以青花为主,夹杂少量的青花玲珑和粉彩瓷

瓷器上的图案以花鸟为主,没有大的变化

大部分手工作坊,画坯的初学者按照本厂的独有图案反复临摹,临摹熟练就在坯胎上进行绘画,甚至有些老艺人从未改变过图案

这些现象直接造成瓷器图案雷同,缺乏创新,顾客对景德镇瓷器麻木,不能吸引住更多的顾客,长期以往,手工制瓷传承链将会面临中断危机

三、保护手工制瓷传承人应对措施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对传承人的保护,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景德镇手工制技艺瓷传承人生存困境及其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