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关于打造扬州民居客栈的发展方向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前言
  随着假日旅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民居客栈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必要性


首先,从需求方面看,旅游景区游客数量陡增,“如何解决旅游高峰期住宿难,化解旅游饭店‘忙闲不均’现象,遂成为旅游行业应对的迫切课题

”而旅游地居民利用自己多余的住房开设家庭旅馆、民居客栈等,有效地缓解了当地旅游高峰期住宿难的问题

其次,民居客栈具有经济实惠、地域性强、民族特色浓、有助于“体验式旅游”等优势,它在完善旅游景区配套的住宿设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增加旅游地居民收入以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今,扬州在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同时,也对民居客栈的兴起进行了保护与支持

本文将对扬州市现已开发的民居客栈进行走访后进行梳理,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促成其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运营

  二、扬州现有民居客栈生存现状
  (一)运营状况受淡旺季影响波动较大
  笔者于2015年1月至4月间,多次前往扬州民居客栈进行实地调查,感受到旅游淡旺季对客栈经营的深远影响

在调查中,多家客栈纷纷表示随着3月8日旅游旺季的来到,客栈的营业额才会出现提升乃至客满,在此之前,规模较小(房间数小于10)的客栈纷纷选择兼营副业,如七夕客栈兼营双皮奶就是较为成功的一则案例

  (二)开发定位不明确,缺乏扬州韵味
  民居客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酒店,经济性和体验性是其两项很重要的特征

现今扬州的民居客栈开发大都忽视其本质特点,呈现出高档化和自身特色不明显的状况

如最早开发的长乐客栈,动辄上千的房价并非普通游客可以承受

而一些小型的民居客栈,在经营时考虑了价钱定位,却忽略了扬州当地特色的凸显

如七夕客栈与同福客栈,在打造时只突出了其古色古香的特点,却并未深度挖掘其与扬州当地的关联性

甚至有些民居客栈,一味的模仿厦门、台湾宜兰等地民居客栈的经营方式,严重偏离了原汁原味的“扬州味儿”

  (三)关联景区较为密集,易导致不良竞争
  目前,扬州的民居客栈集中分布于东关街、南河下、瘦西湖三个片区,分布较为单调,导致竞争十分激烈,所有客栈均受旅游淡旺季影响,旺季时同时一床难求,淡季时同时门可罗雀,不利于客栈及景区的长远发展

并且上述三个片区分布有大量同质经济型酒店,增加民居客栈的推广难度

  (四)营销方式层次太浅
  无论是对商家的走访还是对游客的访谈,笔者均感受到扬州民居客栈营销方式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客栈的客源主要是来自主动找上门的游客,处于一种几近“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

游客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或者熟人介绍得知民居客栈的存在,并且这些游客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而商家对自身的宣传方式也仅仅停留在艺龙、携程等线上旅游网站的推广上

  三、扬州民居客栈未来发展方向
  (一)灵活经营,直面旅游淡旺季的挑战
  民居客栈因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常常被游客作为商务或者经济型酒店客满后的备选方案,在旅游淡季更是门口罗雀,利用价格优势竞争往往也收效甚微,所以在旅游淡季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兼营方案

笔者在之前的走访中,曾前往厦门曾厝垵地区考察,那里的民居客栈经常与茶吧、咖啡厅甚至清吧结合,形成“下店上房”的格局,就是一种不错的参考模式

  (二)明确定位,展现扬州地方特色
  扬州民居客栈在打造时,首先必须确立自身的经营特色,充分利用扬州当地的文化、历史资源,使其能承担起突显扬州本地风情、加深游客游览感受的作用,从而将其与传统的住宿业区分开来

个人认为,在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上,扬州客栈首先在装修风格上可与其他民居客栈做区别,原住民应充分利用自家的老房子作为打造主题,而非大修大改模仿他地风格,或者可以在自身装修风格中融入扬州特色的元素

如可打造以扬州盐商文化为主题的民居客栈,也可在装饰物上多采用扬州漆器、玉器、剪纸等传统的扬州特产

此外,在经营过程中,民居客栈的主人应时刻与游客保持交流,让游客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去,使游客从扬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扬州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适当错开、集中成片的打造经营模式
  为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形成整体效应,民居客栈开设的地理位置可采取适当错开,而又从内向外放射性发展的“整体式”打造模式

不必扎在一个点、一条街,而应将景点辐射的更宽更广,也给游客更多的选择余地,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若游客全部集中在瘦、个、大周围必然会造成交通拥挤、游人爆满难以疏散等棘手问题,从而给游客留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