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省工业园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目前,全贵州省100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09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3%,同比增长57%


完成工业增加值72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2%,同比增长58%

对贵州省GDP 的贡献率达到45%,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6%

工业园区经济已逐步成为全省园区化已经成为工业化重要的载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事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但是园区间产业同质化严重,层次低,缺乏统筹和特色,形成恶性竞争,出现缺乏产业定位、特色不鲜明、产业同构、企业关联度低

为避免园区盲目发展,不能产生集群效应等问题,特别是招商过程中存在招商难,产业承接园企业入驻率低,切实解决部分园区产业同质化、低端化、空心化问题

我们认为贵州一些工业园区应进一步加大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建设力度

二、合作共建贵州省工业园区效应分析
     1、探索了山区经济发展工业的新思路

—贵州省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平地少、工业用地紧张,建设用地十分稀缺,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2%

因此,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一批优质工业园区成为贵州特殊地域条件下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最佳选择,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最有效的实现路径,成为贵州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快破解发展速度慢和效率低这一首要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克服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避免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

土地集约利用,发挥集聚效应集约用地,扩大了工业园区的相对规模

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土地资源稀缺要求贵州必须走土地集约发展之路


     2、有力于推动中西部合作示范

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而广大西部地区基础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必然趋势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互动,合资合作共建示范区,为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贵州在泛珠三角区域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同时具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矿产、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和能源成本低等优势,贵州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3、缓解工业园区建设中诸多困难

从省外开展合作共建的经验和我省合作共建的现状看,加快推进合作共建,正在成为开发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

合作共建设有利于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通过开展合作共建,有利于缓解我省发展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不足,还可以解决发达地区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提供产业链内部优化整合的平台


  4、发挥黔中城市带示范效应的需要

通过合作共建工业园可以发挥黔中城市带动示范效应, 通过主动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和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配套产业的支撑条件,推动产业链承接、产业集群承接,为贵州省各地区工业园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积累经验

  三、贵州省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选择
     合作共建原则: 政府敦促、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因地制宜、特色凸起的原则.
     1、按照合作机制可供选择类型:
     目前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比较成熟合作共建模式有:(1)园中园模式 ;(2)托管园模式 ;(3)共管园模式;(4)项目合作模式;(5)商业合作模式 ;(6)交流合作模式

贵州省许多产业承接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多种选择尝试

  (二) 按照管理体制可供选择类型:
  一是援建模式

即由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其开发区中划出一块园区,与发达地区政府共建,发达地区政府或园区提供资金、人才、信息援助,协助谋划园区发展思路,负责招商引资,参与共建园区的管理工作,目的是帮助本行政区范围内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主要手段是行政命令,同时辅之以优惠政策


  二是托管模式

这一模式适合欠发达地区与资金实力雄厚、园区开发经验丰富、急需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发达地区政府或园区、大企业之间的合作


  三是股份合作模式

即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交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贵州省创新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效应与模式选择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