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地整畦
选地要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壤,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为好,最忌板结田
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靶,同时还要选用前作未种过番茄、辣椒、茄子的田块,最好选前作是稻科及根菜类的田块,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二、 品种与种薯处理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无虫、无畸形、无芽眼坏死的薯块,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
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在播种前10天至15天把种薯放在铺有禾草的室内或堆积装筐(箩),室温保持17℃至22℃左右,6天左右要翻动一次,待芽眼萌动后可切块待播
且切块时不宜过大或过小,掌握在1公斤种薯切50块左右,要块块有芽眼,切后还要用干净的草木灰或生石灰粉粘过切口,以防病菌浸入,然后晾在通风冷凉处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
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放置,厚度约3—4层,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天左右即可萌芽
催芽时,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调高催芽效果
三、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地温稳定在5℃以上即可播种,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小气候条件具体确定
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时,一般以亩播3000—300株为宜,行距1—1.2尺,窝距7—8寸
最好选用20—25克的小整薯播种,若种薯过大应切块种植,切块大小掌握在20—25克,并做好切口消毒,保持播种量在60—80公斤
纯作时,亩种植密度保持在3600—4200株,播种量100公斤左右
播种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适宜的播种深度,可防止冻伤或晒伤薯块,增加结薯层次,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 合理施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
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五分之三或三分之二
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担,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进苗健壮生长
此外,在化肥使用中,施碳酸氢铵对马铃薯增产效果最好
五、 中耕培土
在去除田间杂草的同时,可加厚土层,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地下根茎增多,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般应在4月中下旬、5月至6月上旬各进行一次中耕培土
在马铃薯生长前期进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温,促进发芽生长;中后期中耕培土可增强土壤通透性,利于块茎膨大
六、合理追肥
马铃薯生长熟读较快,除了施足底肥外,还要注意追肥,促进健壮生长
一般追肥2次,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第一次以氮肥为主,亩施尿素10公斤,也可亩用25担左右人粪尿,每担对尿素100克浇施
第二次以磷、钾肥为主,亩施磷肥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
七、打花及疏枝
马铃薯的分枝性较强,若栽植过密或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和密度过大,会影响地下部分发育,应及时进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
在花蕾形成期,及时摘除花蕾,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增强产量
八、 防治病虫害
危害马铃薯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块茎蛾和蚜虫,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进行综合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用药防治等
移栽后20天左右,亩用尿素15—20公斤对清粪水淋施;在蕾苔期,亩施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5—10公斤,用移栽器打孔穴施;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每亩各用0.5—1公斤尿素、0.15—0.2公斤磷酸二氢钾、0.15—0.2公斤硼砂对水45—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防治方法:苗期前应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潜叶蝇、霜霉病,蕾薹期应重点防治霜霉病,初花期重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