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收入分配改革中若干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人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33:1,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达0.49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为此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一、进行收入分配格局改革的原因
   1.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最常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1999年增至0.397,2005年、2006年分别为0.447、0.442

2009年更是达到了0.49.从1985年0.24上升至2004年0.447

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 的警戒线,而且正在逐年扩大

   2.政策因素  长期以来政策因素一直是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动力

经济政策农村支持城市,产业政策农业支持工业,区域政策改革开放优先发展沿海主要开放城市地区

长期以来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部门积累,而工业发展起来之后没能有效的反哺农业

农村流行这么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市场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资本,同时劳动力大量剩余,所以资本的价格一直大于劳动力的价格

具体表现上我们对于资本的渴望近乎达到了痴狂的程度: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为了能让商人来投资,给予税收上各种优惠,甚至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98年以来我国把住房推向市场,大学扩招,医疗市场化改革,这三项改革现在看来是失败的

盲目市场化改革,企图用市场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在涉及到公共利益时的角色缺失,对民生领域投入太少

   4.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结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不合理的主要根源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我们过分注重投资和出口

长期以来我们把积累起来的财富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坝“钢筋水泥越多,老百姓越辛苦,中国的产业政策搞偏了

社会大量资源被拿去修桥铺路,所以GDP每年才以约10%的速度增长

这种增长并不能代表中国经济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

”【1】
二、解决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途径
1、解决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具体措施
   (1) 政策上  首先,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工业生产出先进的生产工具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对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管网和道路的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农田这个红线不能破

促进农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尤其生产要素市场,资金、土地、技术、信息以及集体企业的产权等,各种要素参与到市场中来,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尽快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获得城市户籍就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城里人优先获得工作机会,同时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另外子女可以接受城里良好的教育

   (2)市场体系建设   首先,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

资金、土地、技术、信息以及集体企业的产权等,有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有的尚未进入市场,不仅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使农民收入渠道难以拓宽

其次,由于市场规则不健全,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产品的流通费用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再次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是关系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要鼓励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尤其在征用农民土地时,要考虑土地入股解决农民失地后的收入减少问题

最后,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建立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体制、制度和政策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农村地区货币政策传导、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的实际效果,并最终决定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可持续性

【3】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由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是经济结构的转变

大大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大大降低农业所占比重

近几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第三产业在发展较快的地方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甚至主要来源

【4】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教育对农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实施科教兴农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