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程造价管理区别于概预算管理,也区别于投资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编制总概算及修正概算;编制报价;编制施工图预算;调整合同价格;确定工程实际造价及竣工结算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滞后的,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导致了各种不正当行为的发生,致使工程投资效益不佳,因此,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程造价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仍有许多常见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产生的背景复杂,管理的静态性还很明显,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管理分离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而且并未形成系统的造价管理理念和模式,管理体系的多部门、多层次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差,不能发挥整体效应
同时,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在实践贯彻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对工程造价管理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同样产生影响
造价管理全过程不合理 2.工程报价决策基础薄弱 由于薄弱的预算机制,导致工程报价决策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招标文件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在组织施工方案时,无法按照预算成本进行造价控制;二是有的报价人员在没有对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的前期下就进行了成本的预算,导致成本预算缺乏准确性、真实性;二是“三超现象”普遍存在,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时又超过预算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报价与实际费用产生很大的出入
3.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滞后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一些发达国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成功运用到了工程造价管理中,同时大力推广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了先机
大部分人员在工程造价操作方面还是实行半手工半微机状态,尤其是在搜集整理和发布工程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方面还尤为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难以实现动态控制
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水平有限、执业质量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很难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可以说目前我国真正懂预算与结算,将财务与工程有机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造价的人才还十分缺乏,阻碍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综合上述,当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进工程造价管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二、改进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1.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政府和建筑施工单位,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机构和依据进行规范,以使其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应当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报价机制,通过市场对价格的调节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工程造价管理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实现施工企业效益最大化
2.做好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工作 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通过对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特别是在设计阶段要优选设计方案,实施限额设计,严格避免“三超”现象发生
在施工阶段,根据施工图纸、现场的实际情况、拥有的设备水平等,合理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工程浪费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对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协调
在竣工阶段,搜集签证齐全有效的文件作为结算的依据,严格做好竣工结算的审核,确保竣工结算的质量,尽量减少建设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的费用
3.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程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更加准确、高效、快速预测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应建立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建立完备的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做好信息的采集、完善和运用
并编制出具备竞争力的工程造价体系,实行工程造价人员每人一套工程量算量、钢筋算量、套价软件,以尽快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最佳解决方式,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者应该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法律、财务、经济和管理,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