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广东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教授批评当前部分大学生幼龄化趋势明显,大学生群体心理年龄明显偏小,“幼龄化”一词由此得来


幼龄化,是指人的行为举止、心理特征与年龄和社会身份等不相称,又被称为幼稚化

  与早期相比,当前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在生活自理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确实具有一定差距,出现了“幼龄化”现象

  一、大学生“幼龄化”现象的现状
  1.生活技能掌握不足,自理能力较差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便利,生活设施逐渐完善,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对新一代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生活自理无非是穿衣、吃饭、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小事,是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基本技能,但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这却是令人烦心的大事

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来没洗过衣服,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洗衣服;还有一部分虽然“眼光高远、胸怀天下”,却无法打扫干净宿舍内自己脚下的一方土地

武汉科技大学曾经在全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对涉及到洗衣、买菜、做饭等的家务劳动,61%的人回答从来不做,27%的人回答有时做,只有12%的人回答经常做


  2.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部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对外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与他们优越的家庭生活和中学时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中学时生活和经济都依赖父母,上大学后惯性依旧,而且成为他们心安理得的选择

一项关于大学生经济来源的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完全依靠父母资助上学,27%的大学生周末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挣钱,只有3%的人能完全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较强的依赖性使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再去主动观察思考,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求助于身边的老师、父母或者同学,而不是先去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在自己的解决能力范围之内

过分依赖和长久求助弱化了学生本身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最终导致大学生自主能力的缺失


  3.精神空虚,心理素质脆弱

大学生正处于成才的阶段,更是成长的阶段,对这个阶段纷至沓来的信息,大学生往往因缺乏分辨力而全盘吸收,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碎片式文化反而成为大学生思潮的主导

这种支离破碎又传播面积极广的“快餐式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使他们陷入精神空虚的泥沼而无法自拔

而且,大学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到大学后发现方方面面都有比自己优秀的人,使部分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同时,顺风顺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挫折,如果再无法正确扭转思想上的认知,部分学生很容易陷入情绪的低谷,无所适从,只能在虚幻的网络和游戏世界中寻找慰藉,逃避现实


  4.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缺乏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个性,崇尚自由

部分大学生思想深受“个人主义”的影响,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但是缺乏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凡事必须对自己有利才去做,而对于整个集体则不太关心

还有的学生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但却并不能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个人主义的盛行并不是独立自主的体现,反倒是责任感的缺乏

没有集体责任感,没有社会责任感,眼中只有个人利益得失,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情感的淡漠和社会归属感的缺失

  二、大学生“幼龄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1.家庭方面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我国少生了4亿人,使世界人口达到70亿大关推迟了5年,这是我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但它带来了很大的负作用—中国家庭出现了更多的独生子女,这也导致单个孩子受到了家长们全面的呵护和宠爱

为让孩子读书成才,大部分家庭已经形成的“421”格局使长辈们为孩子解决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甚至帮他们选择好未来要走的路,这确实让学生在课本知识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制约了他们对生活实践的思考、锻炼和探索

没有经历足够的困难,当然也就没有历练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完备的生活技能


  2.学校方面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重视的只是学生智力的发展,成绩的好坏也成了老师和家长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杆,这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就为分数斤斤计较,在课本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但当这些人进入大学之后,却突然发现,很多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独立自主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学习生涯规划等,导致很多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

除此之外,为便于管理,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对学生的行为有所制约,要按照既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大学生“幼龄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探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