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一甲子,助力“创新中国”

2016年对人工智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1956年提出至今,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一甲子的历史。随着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人工智能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语音识别、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正迎来“井喷式”创新,并迈入发展“黄金时期”。

人工智能简单缩写就是AI,简单来说就是机器、计算机拥有人的智能,这个概念是在1956年在美国的一个会上提出来的,到2016年8月28日正好是60年。

人工智能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将如何助力“创新中国”?……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界人士开展了交流探讨。




爆发增长,蓬勃发展

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蓬勃发展。谷歌、IBM等国际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院士介绍说,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人工智能目前在全球形成了热潮。

2016年5月份,美国白宫计划组织4场研讨会讨论人工智能,还成立了人工智能委员会,专门协调全美各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日本从2016年开始执行的第5期科学技术基本规划中,政府列入总额约26万亿日元(约合1.5万亿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重点研发人工智能系统及物联网,提出要实现领先于世界的“超智能社会”。

在我国,今年5月25日,国家4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形成千亿元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十三五”规划中也多次提及人工智能。

谭铁牛表示,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制造2025,德国提出的“工业4.0”,核心都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蓬勃发展,正在向安防、金融、教育、医疗、家居、汽车等多个行业渗透。

大疆创新科技公司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就提出未来农业也要实现“农业4.0”。他介绍说:“农民使用喷洒农药无人机,一个人一天可以操作两部飞机,完成1200亩的农药喷洒任务,效率可提高100多倍。”

专家们描述了一个人工智能应用的巨大“钱景”: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270亿美元,今年预计1650亿美元,到2018年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全球装机量达到1500万台至2500万台,每年将产生0.6万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对于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与会专家认为面临重大机遇。

一是天时: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机器换人、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中国制造2025、智慧经济等产业利好政策频出。

二是地利:我国具有十亿级用户市场规模,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三是人和: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学会联盟等蓬勃发展,机器人、智能车、模式识别竞赛如火如荼,海归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关联技术和新兴科技、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目前国际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垄断。我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市场需求优势、用户数据优势等,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迎接挑战,冷静思考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人工智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最新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看,智能机器人、认知专家顾问、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热门技术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那么随后就可能进入“幻灭期”。因此,热潮之下尤其需要冷静思考,切忌对人工智能提出过高的期望。

“人工智能切忌跟风。找‘风口’不如找‘关口’,也即寻找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就能够开创新天地,抢占先机,引领发展。要不忘初心,回归人工智能的本原,也就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探寻智能的本质,并研制出具有类人智能的智能机器。”他说,“还要苦练内功,重视前沿基础理论研究。”

前沿基础理论是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谭铁牛认为,不能被诸如深度学习等当下的热点一叶障目,要静心思考如何克服现有瓶颈,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长远规划,寻找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关口。

“我们要以史为鉴,人工智能一甲子之际,需要总结回顾过去60年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发展瓶颈、技术趋势和社会影响等。对过去看得更深,对未来才能看得更准。”谭铁牛说。

在技术方面,面向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由于应用需求明确、领域知识积累深厚、建模简单可行,因此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阿尔法计算机战胜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

虽然专用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谭铁牛认为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应当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他形容目前的人工智能是“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有计算无算计,有专才无通才”,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那么在当前背景下,中国如何抢抓人类社会智能化转型期的发展机遇呢?

谭铁牛认为,应当在顶层设计方面制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推动人工智能诸多利好政策的及时落地,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平台,发挥互联网大国优势,把数据和用户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做大做强智能产业,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与科普,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及支持人工智能社会学研究等。

 “作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关键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必将深刻影响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和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应该以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契机,加快相关规划与政策的落地,释放出‘智能红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强国之路。”谭铁牛最后表示。

相关专家同时建议将人工智能社会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影响,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避可能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应。

以上内容出自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由科学中国人编辑整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人工智能一甲子,助力“创新中国”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