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籍修复工作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中国古籍图书浩如烟海,经过历代传承,流传至今,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献,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当今,传世的古籍图书大约有数万余种,但保存的状况令人堪忧对古籍图书保护进行抢救性工作,势在必行

如何保护与修复古籍图书,是摆在古籍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浩瀚工程

以下将本人在古籍修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有关解决方法的思考做简要介绍

一、古籍图书残损状况极为严重
古籍图书破损,是博物馆存在的普遍问题

以我馆馆藏古籍为例,万余册古籍中近四分之一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是保守的估计,严重的有些已经到了不能移动,翻阅的状态,大量古籍图书急待修复

造成古籍破损的因素多种多样,归而总之有如下几点:
( l )古籍图书在长期的流传中,不仅遭受自然的侵蚀,而且受到人为的损坏,如:水浸,火烧,虫蛀,鼠咬等,随着时间流逝,纸张老化,出现粉化,焦脆现象

( 2 )古籍馆藏有些是经过社会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途径人藏的,因而在人藏前,来源不同,书籍保管条件不同,有些古籍经过修补,有些古籍仍残损严重,存在缺页,虫蛀,霉烂,火烧,虫咬等痕迹,书品优劣,差别很大

( 3)长期以来,因受投入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古籍收藏的古籍库环境,保护设备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同时保管手段,管理制度也有待改进,造成藏书受潮,尘污,霉变,黏结等现象

( 4 )古籍图书人为损坏现象
① 没有严格的借阅限制制度,管理不当;
② 读者在阅览时,保护意识差,翻阅不当,造成书籍撕裂破损现象;
③ 有些古籍图书,因读者复印资料造成损坏,除例举损坏现象外,造成古籍图书损坏的还有诸多因素,因此,古籍图书保护工作应在多方面的细节上加以保护

 (5)不规范的修补对古籍图书的再次损坏
古人云:“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古籍重装如病延医,古人对修复古籍早有准确的论述,其意在于修则修好,如修不好不如不修,保存原状,故提醒我们在古籍修复时要慎之又慎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常见的几种不规范修补方法:
    ①随意用多种纸张更换书皮,损坏原书皮,使书皮上的信息丢失,如纸张,书签,题写书名,藏书印章;
    ② 随意改变原书的装祯形式,如用浆糊,胶水粘合书皮,用多种线,铁丝装订书籍,极不规范,又不美观;
③ 破损处,用不同性质的纸张,垫补或浆糊,胶水粘补,使书页局部黏结,薄厚不一,容易折损;
④ 书口开裂,磨损和缺损书页,用浆糊或胶水将其对粘,使书页不能打开,为修复工作造成困难;
⑤ 书页破损,撕裂处,用透明胶带粘住,修复时揭掉胶条,损坏书页


上述几种修补方法都是人为造成对古籍图书的损坏

二、古籍修复的原则和具体实施
“整旧如旧”是数代古籍修复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在对近二千年的古籍修复实践进行总结后,提出的著名的修复原则,这一修复原则的提出得到了有关文物专家的普遍认可,从此,古籍修复变得有章可循

随着人们对古籍保护认识程度的加深,古籍修复界又提出了“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等修复原则,这四条原则的提出,是古籍修复工作走上正规化发展轨道的标志,既为古籍修复和保护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日常修复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

 ( l ) “整旧如旧”是四条古籍修复原则的精髓所在,也是检验古籍修复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是究竟该如何把握这个“如旧”的度呢?我想最主要的在于对每一本古籍的修复过程中要保持古籍本身所具有的文物性、资料性、艺术性这三个特性

绝不能按个人理解去修复,必须杜绝那些对古籍“三性”产生影响的错误修复方法

比如,有的古籍有书根字这些书根字在修复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特别是有的书根字已经被虫蛀得残缺不齐但是即便这样,可别小看了这些书根字

因为古籍的资料性有时就体现在书根字上,所以我们在实际修复过程中,面对残缺的书根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为了书页的美观,直接抹去书根字的痕迹,干扰了古籍原有的资料信息

 ( 2 ) “抢救为主,治病为辅”,这个修复原则的中心思想是要集中力量优先修复那些毁坏严重、濒临灭绝的古籍

因为目前我国待修复古籍数量与修复人员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倒挂现象,古籍修复技术人员的缺失,导致许多应该修复的古籍没有得到及时修复

随着国家对文物、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加强,这一现象正逐步得到缓解

同时,也提出了将古籍按轻、重、缓、急合理排序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论古籍修复工作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