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有“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的美称,是北方落叶果树中春季上市最早的果品,其色泽艳丽,味道鲜美,富有营养。大樱桃果实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调中益脾、调气活血、平肝去热的作用,是一种延年益寿的保健果品,被专家称之为“维生素丸”。大樱桃是我镇目前发展栽培面积较大的果树品种之一,因其管理用工少,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得到大部分果农的认可。又因有“樱桃好吃树难栽”一说,对我镇的大樱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制约大樱桃发展的因素
1.地理及气候因素
我镇位于福山区境东南部,东、南与牟平接壤,西与栖霞为邻,北与门楼镇相连。面积103.4平方千米。境内地势系牙山山脉的延续,西高东低,山峦起伏,属丘陵地区。主要河流大沽夹河纵贯南
北,沿河为河谷地,冲积沙壤,土质肥沃,山地丘陵为黄粘土。大樱桃根系浅,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而沙谷地保水性差
,山地排水性差,都不利于大樱桃存活。
每年4、5月份的倒春寒正好赶上大樱桃开花季节,部分花芽被冻死,影响产量。
2.技术因素
首先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果树专业技术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比较普遍。目前,我镇农技站原有5名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专家已经退休,新进人员经验欠缺,短期难当重任。其次是种植人员年龄老化,果农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思想日趋保守,加之文化水平较低,不易理解和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科学管理技术推广缓慢。再次是设施栽培技术落后,我镇大樱桃种植虽然有近20年的历史,但相对于其他设施栽培发达地区,不论是暖棚还是凉棚栽培技术,都明显处于劣势。同时,由于我镇大樱桃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也对集约发展设施栽培带来一定困难和阻力;大樱桃储存期短、深加工难的技术难题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
3.销售因素
全镇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近5000亩已进入盛果期,总产可达200多万公斤。主要品种有:红灯、先锋、萨米特、意大利早红、拉宾斯、水晶、乌克兰系列等十几个品种
。我镇大樱桃外销多年以北京和东北地区为主,市场供应相对单一。以2009年为例,东北地区占46.7%、北京占29.2%,南方市场仅占到8.2%。
4.交易因素
目前镇街大樱桃交易市场多由一些配货商垄断,配货商在收购、销售市场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市场、欺行霸市等问题,收购价格任由配货商打压,导致市场不自由,没有发挥应有的自动调节价格作用,果农在销售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价格话语权,导致好果品卖不了好价格,使利润过多地集中在以配货商为主的流通环节。存在着种大樱桃的不如卖的人赚得多的现象。同时,慕名而来的小商小贩和外地客商常常被排挤在市场之外,高价格也往往收不到好产品,这对我镇大樱桃的宣传推介不可谓不是一种损害。
5.产业结构因素
由于我镇大樱桃种植起步早,树龄老化现象逐渐显现,超过20年的大樱桃面积约占8%,且品种比较落后,加之管理不善,产量和品质较差,面临淘汰。而一些口感好、耐储运、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美早、萨米特,只占总面积的16%,规模还不大。同时,由于我镇大樱桃极早熟和极晚熟优良品种缺乏,导致早熟品种早不过泰安、枣庄、潍坊、莱山等后起之秀,晚熟品种晚不过大连金州等强劲竞争对手,虽暂时不愁销路,但大都卖不到高价,相对收益较差。
二、发展大樱桃产业的几点建议
1.要大力发展设施栽培
设施栽培优点无需质疑,但由于设施栽培前期投入较高,农民大都不愿投资。①建议上级部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政府给予贴息,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②成立大樱桃设施栽培技术领导小组,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暖棚或凉棚,避免一刀切;③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特别是保证山地大樱桃能够得到及时灌溉,确保丰产增收。
2.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尽快充实果树方面专职技术人员,镇级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2-3人,能够起到专门的技术服务作用,同时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搞好对新聘用技术人员的“传帮带”,避免技术服务队伍出现断层。加强技术培训服务。在聘请专家集中讲课、现场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示范园统一组织果农现场观摩学习,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根据大樱桃生长周期,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逐步形成以镇村组织培训为主,区级培训为辅的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重视发挥农村“土专家”作用。农村的“土专家”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容易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村民也乐于向他们求教,可将其吸收到大樱桃栽培技术推广队伍中来,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