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红色旅游自2004年以来,已取得了迅猛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7.3%,综合收入达1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确保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绝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以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的形式存在,构成了红色旅游产品的主体,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游览和参观历史建筑、物品、图片、文字及影像材料等,以及听取导游员和讲解员的讲解 (Ashworth & Graham, 2005; Waitt, 2000)
目前,部分景区的红色遗产讲解中,确实存在庸俗化、迷信化和过度商业化的情况,出现“戏说”乃至歪曲历史事实的情况(张宏丽,2006)
邵琪伟(2007)指出,红色旅游必须全面、准确和客观的展示和宣传革命史实,不得掺杂粗俗、迷信和低级趣味的内容
因此,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而言,深入研究讲解策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增强红色遗产讲解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感染力,是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遗产讲解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介绍并完善了遗产讲解的“四元”模式;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具体分析了红色遗产讲解的“主题”、“概念”和“技术手段”的长处与不足,重点归纳红色遗产讲解可采用的“软方法”,以期为红色旅游景区的讲解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指导
二、理论基础
根据遗产旅游的定义 (Nicholls, Vogt & Jun, 2004; Yale, 2004) 和《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可将红色旅游看成一种特殊的遗产旅游形式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遗产旅游的快速发展,西方学者们对遗产旅游的讲解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关于讲解的重要性,Ashworth (1994)、Ashworth与Graham (2005) 认为,遗产旅游者真正的消费对象是讲解服务而非遗产本身; Waitt (2000) 强调讲解是遗产消费过程的核心要素
(一)关于讲解本质,学者们逐步形成以下观点:
1、讲解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2、讲解的目的是教育
如Tilden(1977)指出,讲解的本质是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旅游者揭示蕴含在展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3、讲解是一种艺术行为;讲解策略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是讲解功能实现与否的关键
4、讲解不应千篇一律,应与讲解对象的背景和个人经历相结合,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应采用不同的讲解策略
5、讲解设计应从讲解内容的整体入手,逐步细化
以上观点有助于促进对讲解的理论认识,但仍未形成讲解的系统性框架,指导讲解设计的实践
(二)McArthur 和Hall(1996)认为,讲解内容和方法体系的设计,应从整体思维的角度入手,提出了讲解的“四元”模式,包括了主题(theme)、概念(concept)、信息(message)和技术手段(techniques)四个基本维度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
1、讲解应从根本上表达既定“主题”
主题高度总结了特定遗产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概括了遗产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鉴于“主题”的高度概括性,为了全面和有效的宣扬“主题”,可将其分解多层次的若干“概念”
相比“主题”而言,“概念”更具体、更容易理解
“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通过不同的框架和脉络分解和分析
3、“主题”和“概念”都蕴含了深刻而抽象的文化内涵
在展陈中,需要通过相关的特定信息,通过展示空间、展示物(物品、文字、图片、影像资源)、现场讲解等多种途径传递
4、信息的有效传递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运用
然而,McArthur 和Hall(1996)的上述模式未能进一步阐明“技术手段”的具体内容
笔者认为,在博物馆、陈列馆等典型的遗产旅游景区中,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历史资源(物品、文件、图片)的展览陈列和空间要素的组合设计构成的物理“硬环境”
信息传递方式被动,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游客的主动体验而实现;二是以导游和讲解员的现场讲解为主的“软方式”,信息传递方式主动,通过讲解员运用口头语言表达
形象生动的现场讲解往往能达到“硬手段”不能企及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图1)
红色旅游的产品体系中,讲解技术的合理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正如Nuryanti(1996)所指出,讲解是联系遗产实体与旅游活动的核心纽带
一方面,红色遗产承载了宝贵的革命精神
如何将这些精神财富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出来,需要讲解技术环节的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