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天地神咒】 (净天地咒:接收宇宙信息场,初步达到一定的“天人感应”从而汇聚能量
使周围能量场排除杂质,得到净化
) 净天地神咒: 此咒可以制魔召灵,役使群灵,安镇五岳,保天地长存,扫荡厌秽,正气充沛,使邪气消灭,祛病长生
天地之间,污秽太多,均由人为,所以需要此咒以清净之 天地自然,秽炁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常存
急急如律令度人(杀鬼)万千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 此句意指扫除天地宇宙之间的不洁净的气息,包括一切山精水怪、魑魅魍魉
如果在修炼中,则是清除体内浊气,吸收天地之清炁,又谓吐故纳新之意
“洞中玄虚”, 按照洞阳子注《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云:“洞者,通也
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有神仙幽相往来”又“圣人于虚极静笃之中斗转璇玑,神通气洞,上与天通”故曰玄虚 “晃朗太元”, 意指洞中恍惚杳冥幽深而不可测,故言太玄也 “八方威神”, 八方指四方四隅的总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此意指“威神”之广阔,护法神王威力无穷 “使我自然” ,“使”,令的意思其意为令我同天地自然之炁,浑然一体 “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灵宝”卽上清灵宝天尊“符命”,指最高旨意,或天尊的命令“九天”,按《淮南子天文训》云:“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方四隅,故曰九天”《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吕氏春秋
有始览》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又《淮南子十天文》与之同,唯颢天作“昊天”《尚书
考灵曜》、《太清玉册》卷八中作东方曰皞天,西方曰成天,南方曰赤天,余同
《三洞道土居山修炼科》中所说九天为:东方木王名曰苍天,主温生万物;南方火王名曰赤天,主热养万物;西方金王名曰皓天,主凉成万物;北方水王名曰玄天,主寒杀万物;中央土王名曰圆天,主风;西北方名高天,主清;东南方名元天,主气;西南方名凉天,主阴;东北方名皇天,主政
九天之君都叫皇天道教所说九天乃四维空间结构
《灵宝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所谓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三祖气化生玄、元、始三气,各生三气,合成九气,以成九天
其九天之名依次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率天、波罗尼蜜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
此九天乃空间结构,与《吕氏春秋》所述九天不同
又《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载“九天”名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天、梵监天(须延天)、兜率天(寂然天)、不骄乐天(波罗尼蜜天)、化应声天(他化自在天)、梵宝天(波罗邪拔致天)、梵摩迦夷天(梵众天)、波犁答恕天(大梵天)
谓“此九天是始气之精,众真帝皇所治,其天别置三天三天者,皆是九天之别号,合三十六天也”
此与《九天生神章经》所说九天稍有不同,然亦属空间结构,而不是平面结构
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载“九天”之名为:太清天、清微天、大赤天、大青天、太玄苍天、太玄天、大昊天、太玄都天、太明天
云:“故九天俱清,九地齐立,万物咸亨,阴阳日月,四时五行故一气在天,天为之清;一气降地,万物咸生”
另外《犹龙传》卷二《太清玉册》卷八等书中所载九天之名,皆《九天生神章经》所载九天之简名
《 灵宝毕法 》卷中:“肾比地,心比天,土到顶以比九天玉液炼形,自心至顶,以通九天”《玉枢宝经集注》“九天者,乃统三十六天之总司也
始因东南九气而生,正出电门,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诸司府院之印,生善杀恶,不顺人情”
“乾罗达那,洞罡太玄”, 均为道教荡秽将军
按《荡秽》中,破五方厌时需焚香奉请“乾罗达那,洞罡太玄使者,斩妖缚邪神使
”个人认为“乾罗达那”是梵音咒语的直诵音译
“斩妖缚邪,度人(杀鬼)万千”,“度人”有些地方要用“杀鬼”
按照 道教戒律 “不言杀”,一般均用“度人”“万千”卽数大、多之意,为形容此句意为斩妖缚邪,普渡众生,无量度人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 度人经 》有元始天尊说大梵隐语,无量之音,谓“大神呪”
天眞皇人昔书其文,其呪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变
《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箓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曰神咒”
故此处言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卽《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眞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寳五篇眞文赤书》,简称《赤书眞文》,乃元始天尊所说,出于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録,秘于九天灵都之宫
言为诸天太初梵气结成的文字
《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二章》:“赤书,玉帝真经,妙有之文,皆诸天初,梵气结成,字文广长一丈,色光赤焕,为册天大赤”
又《神咒品三章》:“故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发光,灵文郁秀,洞映上清,发乎始青天,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难可寻详
元始炼之于洞阳之馆,治之于流火之庭,鲜其本文,莹发光芒,洞阳气赤,故号赤书”
《三洞神符记》引《玉诀经》云:“元始赤书,五篇真文,置以五帝,寻以阴阳,转轮九天之纽,运明五星之光也
”《度人经集注》:“真文既受人炼,号曰赤书”唐薛幽栖:“赤文即五篇真文也
”实际只是五篇符咒文字,主要所述道法以及书符念咒,召神伏魔,辟邪禳灾为主要内容
“持诵一遍,却病延年”, 此句意为指导修炼之人,均要念诵《元始玉文》,以却病延年,长生九视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 ,“五岳”者,东南西北中五大山名《尔雅
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八海”按 陶弘景 《水仙赋》云:“森漫八海,泓汨九河”指四方四隅之海
此句意指“元始玉文”行持于五岳,传播于“八海”,无所不存,无处不在也
“魔王束首,侍卫我轩 ”,“魔王”,六道众生之一,在《皇经集注》卷十《应验品续二十五章》云:“三魔道,天之魔王、魔民、魔女、精邪、怪异、妖孽难穷,是魔类众生
”这里专言魔王,意指有奇异法术害人的魔王,也就是恶魔的意思“侍卫”,跟随守卫“轩”,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带装饰的车
此句意指承借“元始玉文”的神奇力量,眞仙将受到保护,一切魔王鬼怪将束手就擒,受到制裁,从而保护修炼之人
“凶秽消散,道炁长存”, “凶秽”,指凶恶不吉不洁之炁“道炁长存”,原《 道藏辑要 》作“道德全成” “急急如律令”, “急急”,原意是紧急、急速的意思“律令”,《北斗七元金玄羽章》云:“律令者,太上之敕天神地祇,无不遵奉敕其身神,奉其律令,而安且乎也
”此句在道教法事中和画符中常用,意为天神颁勅,天神号令,需急急奉行,不得延误
综上所述,道士在结坛、上殿,或入人家做法事时,常诵此呪,意在召请破秽大将军、八方大力威神、干罗答那、洞罡太玄使者、斩妖缚邪神使,并依仗元始玉文等道法,使魔王束手就擒,让神仙眞圣保护,以达到凶秽消散,使道炁长存于身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