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论文

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活动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医院的经济管理不但左右着医院的服务质量,还有助于帮助医院减少医疗成本,也是医院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的管理活动。伴随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经济管理态势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医院的经济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和各行业的有关需求,在变革中拓展思维,以保证医院的顺畅运转,从而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目前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医保缴付模式渐渐替代传统缴付模式
  伴随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保结算中心作为患者付费的第三方,透过与特定医院的医疗部门的协定,全面升级医院的缴付系统。医院的收入源头在特定模式中由直接收入演化为预算收入,诊疗人数决定医院收入的多寡。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强势介入,医保覆盖比例已超过95%,医院的收费构造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二)药品的高利润被削减
  近年来,医院的运营效益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药物的利润。各大医院的经营效益是通过药物差价取得的。伴随我国药物流通制度的革命,将逐渐削减药物提成,各大医院的经营效益的取得必须靠降低成本来实现,并加强医院各方面的管理效率,透过挖掘成本潜力,来提升经营效益。
  医保革命的实施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颁布,医保参与者使用常规药物以外的药物的行为受到进一步约束,例如:医保结算中心倡导的医保内花费的刚需,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没有办法再去榨“药物的油水”。
  (三)医院竞争渐趋白热化
  公共医院的发展必须摸清市场经济发展的脉络。伴随社会资本逐渐侵入医疗行业,市场经济主导着医疗市场的改变,医院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契机就必须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态势也渐趋白热化。
  二、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需要转化理念
  (一)改变医院创收思路
  长时间来,由于医保还未实现全面涵盖,医院的收入大多数都来自于医患直接缴付的费用。而医院管理机构对医院的考评并不到位,因此医院创收的热情不再高涨。
  伴随医保涵盖面的增大,医院的收入规模不再决定于付费的次数与付费的人数,而是医院服务所涵盖的群体。医院的收入界定也从以往的服务人次转化为“服务人头”。
  (二)培育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医院的经济管理机构还没有从以往的管理观念中解脱出来,无法从“出纳”过度到管理的层面。大部分职员以为经济管理工作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进行经济管理时,通常只重视后果,并通过事后的解析去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该类行为模式对提升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质量有一些助益,但其本质依然是事后管控,而忽略了经济管理的过程管控,经济管理的各类数据也缺乏可信度。
  (三)加强医患合作
  要从更高的层面需求医患合作的契机,摸清目前医疗市场的发展脉络,提升医疗机构的销售技能。目前,我国大型医院的专家号极不好挂,而这种现象并不能反映全部问题。从地市级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来诊断的大部分是普通病患者,这就说明医院的服务量还未形成饱和态势——特别是大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床位扩充、资源的运用,它们都以扩大市场份额为前提和保障。
  三、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几点考虑
  (一)树立新型管理观念
  新医疗改革的整体目的是:用较低的医疗成本,供应较高水准的服务,尽最大能力满足医患的实际需要。显而易见,医院的经营效应的获得是以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前提的;为病患供应优良、低成本、有效的医疗服务是各大医院梦寐以求的,它能使医院的业务收入水准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因此,各大医院应群策群力,减少医院的运转成本,并保证服务质量;而不是想着怎么打擦边球,进而陷于道德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毁掉医院的前程。
  (二)提升诊疗质量与服务质量
  第一时间、安全、卫生的诊疗是医院留住病患的前提和基础;诊疗护理质量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了保证诊疗质量以及诊疗效果,医院上至管理层,下到员工都应有质量意识,通过改良公司制度和监督体系,提升诊疗质量与服务质量。
  为了追寻高质量的诊疗,对不符合规定的诊疗行为,例如:过度诊疗、乱开药物等等,应进行惩戒,并督促出现问题的个人或部门进行整改。
  (三)加强医院信息体系的构建
  医院经济管理的信息体系构建是医院从经验管控过渡到科学管控、定性管控过渡到定量管控、静止管控过渡到动感管控的前提和保障,是打造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工作。医院经济管理信息体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