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工现场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探讨 论文

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后验”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等。质量控制建筑基础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的低下,势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例如,在ISO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ISO9004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应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因此,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2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

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质量控制即采取一系列检测、试验、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按照计划和质量改进的要求,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②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的原则。
③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④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⑤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3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3.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②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③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④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⑤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⑥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⑦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⑧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⑨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书;⑩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2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3.2.1开工前检查

  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3.2.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

3.2.3工序检查程序

  ①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②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③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④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等。

3.2.4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

  ①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②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