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8月起,中央各大媒体开展深入基层的新闻采写活动。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标志性的“群众性”新闻传播活动,也是新闻工作者将视角定位于民众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传媒改革。2013年4月1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坚持党和人民利益和目标的一致性,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方向。
一、传媒的现状
1.从行业构成看
传媒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广播等,而新媒体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就现在而言,传统媒体从总量和比重上越来越小,新媒体大有取代之势。而总的传媒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2.从政府态度看
“十二五”规划政策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高度……传媒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对这句话的深度理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物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而是说政府已经把重点放在新兴媒介。“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政府管制较为严重的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国家结构调整中向民营资本让利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会逐步提高。“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表明,我国成为静静和政治大国后,文化大国已成为下一个目标,国际资本的注入与产业合作将成为关注的热点。
二、传统媒体的变革
目前,虽然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但向哪里转、如何转依然是一头雾水,结果就是“转型是找死,早转是早死,不转是等死”的悲观情绪弥漫在传统媒体和从业人员中。
毫无疑问,转型必将成为整个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传统媒体转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转型和发展之路,这既是“西大取经”式的磨难之旅,更是“两万五千里长征”式的自我涅梁之路。因此传统媒体在不得不转变的状态。
1.内容与时俱进
媒介话语的更新和重建。许多群众话语和网络热门词汇不仅为主流媒体所用,而且被收录于《新华字典》。在来自基层的优秀新闻报道中,编辑和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生产和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普通事作为采写对象,并不刻意回避敏感话题和现实困境,人文情怀明显提升,宣传口吻隐而不见,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
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雷蒙德·威廉姆斯曾指出:“领导权……必须不断地更新、再造、保卫和修正”,以不断适应外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变化。执政者可以通过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发挥功用,实现维系社会制度的目标。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承担了大部分话语建构的任务。“走转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反映的背景,正是媒介话语的转型,乃至整个社会语境的变迁。
深入实际的新闻工作者大量取用民间话语、网络用语,恰是对于主流媒介话语的丰富。不仅保证了话语体系对于现实世界的鲜活反映,最终实现媒介话语乃至整个社会主导话语的更新和变革,也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执政党的话语领导权。
2.企业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转企改制”。我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范围主要局限在出版行业和行业类报刊,相对市场化的、规模较大的,尤其是新闻类的传媒单位较少,而广电领域的更少。
更大范围的“整合”。2013年10月28口,解放口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为我国第一大报刊集团。2013年3月,半岛都市报社和青岛口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青岛新报传媒公司运作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可见,随着互联网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媒体的整合将是大势所趋,2014年整合的力度和广度将更大、实践将更多。
行政区域内的传统媒体整合不仅更易实现,效果也更为可观。一是整合能够避免恶性竞争,大幅度降低成本,减缓传统媒体的衰落速度。二是整合能够获取更多的政府资源,有利于传统媒体的转型。三是整合有利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竞争的根本是信息源的竞争,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谁能够掌控信息源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战略高地,而进行区域化整合无疑可以在当前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掌控信息源,更有利于传统媒体推进所属新媒体的发展。
3.媒介工作者的社会角色转变
对信息社会和传媒新生态复杂性的准确判定,是主流媒体必须而对的课题。在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之间,信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