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我国开始推行气象部门预算改革以来,气象系统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制度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的编制及其执行均得到不同程度加强。但是,气象系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发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措施,提高气象系统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针对性好、可操作性强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具有尤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1气象系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1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具有“全员”、“全额”、“全程”的特点。“全员”是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安排到人,让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科学配置。“全额”是指预算范围不仅包括财政拨款收入还应包括经营性收入及支出,以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全程”是指预算管理不仅仅停留在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要重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作用,实现预算管理和财务系统的相互协调。
1.2
完善气象系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气象系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气象部门发展战略目标和年度发展计划,在对未来环境预测的基础上,确定预算期内目标,并逐层分解,下达给系统内部各个事业单位,以价值形成反映各单位财务活动的计划安排,通过全面预算的执行、考核,最终完成气象系统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过程,实现预算期目标,推动实现气象部门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全面预算的实行应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2、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作为考核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3、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监督手段。
2我国气象系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预算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健全
气象部门目前在地市以上气象局都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都纳入了核算中心进行管理,这从财务核算角度看,加强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监督职能,但也确实弱化了预算单位的预算职能。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预算单位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财务归核算中心管理后,预算也就自然是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事了,单位的预算大部分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代为编制,单位本事没有预算组织机构,也没有专职预算编制人员,大多在办公室有个象征性的兼职人员。
2.2预算编制的周期短,管理不完善
每年预算编制在7月份左右布置一上的预算,但上级部门往往要求一周内把预算报表完成上交,缺乏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和策划明年的详细规划以及项目的可行性,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让会计与部门进行一个很好的沟通。这样势必会造成编制部门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现在预算编制通常采用基数加因素调整的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业务项目的讨论和决策,仅依据上年数据编制预算,缺乏前瞻性,导致预算的编制结果与单位的实际情况脱轨,更谈不上监督管理了。
2.3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缺乏约束力
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二是有的预算单位为了达到财政部规定的序时支出进度,存在赶“进度”现象。三是重点工程项目批复、核概周期长,项目资金下达早于概算批复,导致项目投资下达内容不同于最终批复概算确定的规模和内容,实际执行与批复内容存在无法弥补的差异。
2.4预算与财务管理职责不到位、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机制
现在各单位均不同程度强化了预算及财务管理职责,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碎片化,没有集中由财务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缺少专业指导和集中审核监督,容易发生问题。因此计财部门要监督管理各单位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关注点,健全和完善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气象部门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应有的对经济活动运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
3完善气象系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3.1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从气象系统事业单位的高层干部到基层员工,都应该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责任。事业单位应大力宣传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统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