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我们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首先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的一步,还会继续往前走。
一、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乃至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迁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借贷双方将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定借贷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利率作为一种资金使用的价格时,其对资源有效配置起着核心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
利率市场化机制的运行,对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其次,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增强在WTO框架下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克服传统利率管理体制的弊病,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虽然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全面展开,但利率市场化已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刺激作用
1、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自主经营。自2012年6月央行首次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各家银行采取的措施就各有不同:股份制银行多数一浮到底,而大型银行上浮幅度较小;部分外资银行却下调了中长期存款的利率。
2、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一方面,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为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主观上将加大加快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过程往往也是金融管制放松的过程,这将为金融创新和业务扩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3、有利于形成异质化竞争格局。异质化竞争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同银行在资金成本、目标客户、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将日趋明显,大型银行向综合金融集团迈进,股份制银行突出自身发展特色,而中小银行将可能向区域银行、社区银行转型。
(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威胁。在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存贷利差收入,其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普遍达到75%以上。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未能培育和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将不断受到压制。
2、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
3、利率市场化会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表现得日益明显。商业银行进一步甄别信用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4、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存款者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系列制约居民储蓄行为的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居民的储蓄行为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利率变化越来越敏感。 
5、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仍然较为单一,对存款这一资金最重要来源的依赖十分严重。多数商业银行确立“存款立行”理念。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存款利率的上浮公开化、透明化,围绕着存款的争夺将使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四、商业银行之对策
商业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应正确评估当前世界形势,社会发展方向、经济宏微观现状,综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利率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其走向与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具有重要关系,因此,商业银行要想科学地管理好利率风险就必须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要关注价格走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消费的增长情况,以及国际利率走势等。
(二)转变经营战略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商业银行必须对现行信贷经营思路进行调整,实施以经营效益为核心的收益导向战略,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业务模式转化。
(三)综合考虑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而言,必须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要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四)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拥有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