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公司在徐矿集团二级单位中,是体量最大,产业链最完整、专业联系最紧密的。近几年来,企业注重培育优秀组织文化,推动了科学发展、安全稳定、人文和谐。2013年1至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8.74亿元,同比增加14%;实现利润8798万元,同比增盈3641万元;职工收入也有相应的提高;实现了安全生产。发展目标,是到“十二五”末,跻身国内行业一流阵容,领军同类施工企业的发展,打造经营机制活、职工素质高、社会形象好、经济效益佳、发展后劲足、品牌价值高、行业一流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极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矿业工程集团。
坚持以人为本。近几年来,公司党委了“363”、“1111”人才工程计划。通过绩效识才,竞争择优,搭建成长平台。多途径、多渠道提高职工综合能力。让各类人才在企业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人才数量得到快速扩张、专业结构趋于合理,人才支撑企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近几年来,从全国各地引进了50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他们成长、成才、成家创造条件。建立人才培养、配置、评价和激励机制。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联谊会,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婚介组织,对2007年以来分配到公司的大学生,执行初婚每户1万元建家补助。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对通过国家一级、二级建造师考试并通过统一注册的职工,每月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强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使企业拥有一批具有专业领先水平的高端技术人才、一批在国内行业领先的高端技能专家。从而抢占了行业至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实施技能提升“2520”工程,设置了专业技术、操作技术职务序列,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对技能升级的个人和所在项目部、班组,对“一帮一”的培养导师、对所在单位的领导进行奖励。逐步建成了一支技术精湛、善于创新、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优秀技能人才队伍。
构建管控模式。公司党政不断提升境界,扩展胸怀,掌控发展方向和进程。以良知和责任、用智慧和力量,在向大自然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在顺应中求变化,坚持持续改进、精益求精,构建简明有效、协调有力、运转有序的管控体系。先后重组了建筑工程和机电安装两个专业处,成立了以煤矿整体托管为主体的第四工程处,调整充实了下属江苏矿业工程总承包公司和徐州矿业公司。坚持走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形成了专业工程施工、工程总承包和矿井生产三种业态并存的产业格局。按照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标准,设计、调整、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增强战略执行意识,确保上下信息对称、目标统一。做到工作机制科学、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工作流程清晰、工作秩序有序。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绩效管理,强总部、精专业、细项目,推动价值创造。要围绕战略决策、财务管理、资本运作、运营监控、人力资源调配五大责任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总部机关的资源调配与整合、运营监管、绩效获取、业务指导与综合协调五大职能,建立起管控适度,权责对称,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集团化管理模式。
塑造品牌形象。近几年来,公司以卓越的品质提升企业价值、产品价值和职工价值;以优质的工程和真诚周到的服务,赢得社会信赖,打造“江苏矿业”品牌。通过培育品牌队伍、品牌工程、品牌作业线,创全国和省记录10多次,一大批工程被评为部、省、市级优质工程,连续多年被徐州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各专业在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的同时,抢占新兴市场,冲刺高端市场,向主营业务衍生的领域拓展价值链。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借船出海”、“造船出海”、强强联合,启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引擎,积极稳妥地开发国际工程市场。从东海之滨,到西域边陲;从苍茫草原,到云贵山川;从淮海大地,到黄土高坡;从华夏神州,到异国他乡,江苏矿业人做到了做一个项目、树一个样板、建一方信誉、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不断谱写出奋进与美德、甲方与乙方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的时代新篇章。
发挥党群保障。公司党政志存高远,真诚地面对社会公众,崇尚道德品行、坚持职业操守,做到至精、至诚、止骄、无妥。注重培育优秀组织文化,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管理标准。让文化植于心灵、融汇于战略、体现于制度、外化于行为。形成了一心干事业、齐心谋发展、同心促和谐的创业发展环境。靠有效的沟通和控制,靠制度的推行和保障,靠及时的考核与纠偏,靠关键的人干好关键的事,抓好战略计划的落实。坚持以更多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双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