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招投标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


招投标的概念和目的

  要了解到我国招投标现存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就必须先了解招投标的概念和目的。

1.1招投标的概念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招投标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招投标,又称无线竞争性招标;另一种是邀请招投标,又称有限竞争性招标。招投标活动的原则必须是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

1.2招投标的目的

  招投标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司和投资者利益,通过事先公布采购条件和要求,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竞争,将采购活动置于透明的环境之中,来保证招标项目获得最佳的质量和成本,保证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得到良好的实现。

2.我国当前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经广泛实施。为贯彻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效地推动我国建设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多年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制度,它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以及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方法的方面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2.1招投标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得不到保障

  首先招投标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出现了会对违背招投标工作原则的招标。这样会对招投标的质量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2.1.1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招标有失公允

  一些地区,地方部门对本地区的招投标工作进行地方保护主义,对不是本地区的企业设置门槛,为了确保本地区的企业中标而对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不公平对待,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限制信息发布地点和范围,或者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措施借此来排斥外地或其他投标人。招标文件不规范,存在歧视性和倾向性问题,例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的注明品牌,产品设备的型号。本地区的行业或者政府部门制定具有倾向性的招标文件来保护本地区的行业或者企业。这都有失招投标工作的公正性。

2.1.2招标人规避公开招标,投标人串标、围标现象

  招标人规避公开招标,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将工程进行肢解,分成几个工程分别开展招标工作。其次,在主体工程招标之外另带附加工程规避招标。再次,采取种种理由将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直接发包,或者增加工程量变相规避招标。最后,以邀请招标替代公开招标,使得招标缺乏公开性和竞争性。投标人串标、围标现象使得招投标的合法性和秩序被打乱。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其职权进行内幕交易,在招投标前将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然后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又或者投标人私下进行私下交易形成联盟,相互约定提高或者降低投标价格,一家投标,几家陪标,事后进行利益分配。这些都是不公正的招标行为,对招标工作的正常有秩序进行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2.1.3招标代理机构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由于目前中国市场的信用机制并不健全,我国招标代理机构的起步比较晚、发育不完善,而且风险承担机制的不足使得有些招标代理机构不顾自身能力只顾利益而开展恶性竞争,往往导致了中标企业都是一些实力不强而报价高的企业,最后使得施工工程都是一些“豆腐渣”工程的结局。

2.1.4缺乏有效的评标办法

  因为当前还没有一套严格科学的评标办法,现在所采取的综合评分法其实是一种很难达到公平的办法,这种评标方法商务标的评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但是技术标的评定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分体系,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有的专家甚至直接被招标人买通进行暗箱操作,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的评标办法的表现。这样的评标办法直接导致最后中标单位可能技术水平一般,价格确很高。

2.1.5招投标主管、监管单位管理监督乏力

  招投标工作工作量大,如果再加上招投标主管、监管单位自身能力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难免会出现失职的现象,直接影响招投标管理的质量,并且出现各种管理不善的问题。比如,决策不够成熟、前期工作和实施阶段各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投资效率低下、工程建设超过概算等。

3.当前招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招投标本来是采取了一种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选出优秀的施工单位,继而以合理的价格并且按质按量的完成工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