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生产部门的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基本条件,其生产成本和效率受到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的供给效应,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直接影响的具体表现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部门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拉动经济的增长,譬如近几年我国在供水设施、运输设施、电力设施、电信设施等投入,不断地刷新人均GDP增长的记录
(2)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
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缓慢经济发展对成本投入的高要求标准,而在交易活动的环节,可以促进交易的成功率和促进交易的成本费用
譬如通讯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减少生产和交易环节的沟通障碍,同时为产品的跨地区交易提供低成本的便利渠道
(3)改善交易的环境,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方面,具体可以为贸易发展奠定物流周转的能力,刺激了地区之间货物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贸易的规模,促进贸易的专业化
(4)有利于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譬如农村运输、电力、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降低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
2.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增长方面的相关建议
2.1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
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在经济学的范畴里面,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基础性设施,因此必须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生活和生产所需,展开科学规划和统一论证,协调好各种资源之间的网络关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化效益水平,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使得投入的基础设施资金用到“刀刃”上
2.2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现代化基础设施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持氛围,属于社会的潜在生产力,譬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资源,确保经济发展在电力资源方面不会出现空缺;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社会经济的环境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
以上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迫切所需的,直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能否提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3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城乡的统筹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经渠道
而目前在水利工程、电网改造、公路设施、自来水工程等方面,城市和农村建设投入存在很大的差异,后者表现得更多的是落后
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尽快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调整整个城乡产业结构,尤其是在环境资源保护的板块,环保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已是势在必行
2.4改革基础设施融资的体制
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譬如公路建设,建设权利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因此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政府必须从经营的角度改革基础设施的融资体制,在政府预算中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份额,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或者完善基础设施的融资机制,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借鉴先进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缓解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从而促使基础设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项目融资的时候,政府需要将基础设施的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品,用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来偿还贷款
也就是说,基础设施要站在市场化运行的角度,发挥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的创富能力,从而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信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部门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并改善交易的环境,促进贸易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有利于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融资体制,促使基础设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强.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