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随着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手段,对高校财务工作系统模式和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对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与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重组,将财务信息有效集成和优化,实现对学校内部各项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1]。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预算管理信息化、经费管理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工资核算信息化、学费收缴信息化、校园一卡通信息化等。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观念认识存在不足
  部分高校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有待提高。一些高校决策层对财务信息化重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对高校的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思想上仍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的理念,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忽视了对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以及财务决策等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在决策层面经常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意志来做出判断,时常出现财务信息与教学、科研等信息方面冲突,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
  2、内部控制制度落后
  随着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范围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内部控制对象是高校财务人员,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后,增设了对网络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的控制。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对财务信息数字化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授权控制以及信息传输控制等方面,范围涉及到计算机数据处理职能和会计职能等方面[2],增加了内控难度,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技术网络条件制约
  目前,部分高校财务软件功能尚不完善,信息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
一些高校财务管理软件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直接有效地生成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数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同时,财务软件之间、部门系统之间兼容度不高,信息共享有限,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也面临风险。财务管理信息化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如果系统网络出现故障瘫痪问题,或者面临病毒侵扰,就会严重影响高校财务的日常报销和业务活动。
  4、专业人才面临短缺
  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只专注平时的报销业务,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对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了解很少,缺乏较强的创新能力,软件的应用技能不强,对现代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有排斥和抵触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财务内部懂计算机的人只注重系统维护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但财务管理知识相对缺乏,信息不对称造成理解偏差,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进程。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1、创新管理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和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应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咨询相关学者和专家,研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有效可行的信息化管理规则,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最后,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财务信息化相关数据来进行判断和决策,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积极与学校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和合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内控隐患
  一要制定信息规范制度。打破局域内部间的信息规则壁垒,使信息编码方式统一化,确保财务信息系统里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交换性,保证数据信息的共享,以达到对信息的全面监控[3]。二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信息化系统中的岗位责任制、数据管理权限制以及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和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信息监督和岗位牵制。三要建立跟踪保护制度。应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妥善保管和定期备份,建立财务网络管理档案,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财务信息数据的破坏和丢失。
  3、完善技术支持,维护网络安全
  首先,开发和完善财务管理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