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国家书目现状及问题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国家书目是全面系统地揭示与报导一个国家出版的所有文献信息的总目。它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的现状与历史的记录,是用以掌握和控制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世界书目控制的基础;它还是各门学科文献的系统而又可靠的来源之一,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1】国家书目分为:现行国家书目和回溯性国家书目。现行国家书目揭示和报导一个国家最新出版的文献信息,而回溯性国家书目则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献出版情况。国家书目产生较早,公元1世纪,中国汉代《别录》、《七略》记载当时的国家藏书,具有国家书目的性质。我国自1987年起编制《中国国家书目》。
  
一、我国国家书目的发展

1.1历史上的国家书目
我国有着由国家编制书目的优良传统。历代的官修书目、艺文志、经籍志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出版的主要历史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刘向、刘欲父子的《别录》,《七略》,之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开启了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河,后有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刘晌等撰《唐书·经籍志》;欧阳修等撰《新唐书·艺文志》;王尧臣、欧阳修等编成北宋政府藏书的官修目录《崇文总目》;南宋陈睽年编《中兴馆阁书目》;张攀等1220年编《中兴馆阁续书目》;【2】到清代中叶,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总目》,达到中国古代官修书目的顶峰。但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还没有真正的国家书目。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一些报导新出版的图书的目录,如现代书局的《国家书目》(1933年5月)、开明书店的《全国出版物总目录》(1935年)、生活书店的《全国出版物目录汇编》(1933年1月)等,【3】,这些书目由于种种原因都未成为国家书目。1955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样本办法》颁布,确立了我国出版物呈缴本制度,为国家书目的编制提供了保证。《全国新书目》和《全国总书目》是我国现行国家书目的定期书目刊物。《全国总书目》是全国综合型目录,它以《全国新书目》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全国新书目》的年度汇编的作用。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具有现代国家书目职能的《中国国家书目》,经较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在1987年10月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正式的国家书目,作为NBC、NSBC的基础,以完整、准确、及时地报导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版物为主要特征。【4】除此之外,回溯性的国家书目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1.2发展现状
  我国国家书目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总体来看,成绩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变现在:建立与实施呈缴本制度、确定编制国家书目机构、发挥国家书目宣传和利用图书的功能。
  《全国新书目》和《全国总书目》改进了过去在技术质量方面的问题,改正了过去在著录上简单化的做法,对书目信息的著录更详实,其中《全国新书目》在编制体例上仍沿用分类目录和主题目录的结构形式。《全国新书目》和《全国总书目》为适应图书馆界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采用《中图法》的著录原则,同时也适用了计算机在国家书目控制中的应用。建立在“国家——语言”综合原则、国家出版物交送制度和CIP基础上的《中国国家书目》,其收录范围体现了对我国主要出版物的完整、准确、及时的记录,其编辑出版的方式已经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脱机处理。自《中国国家书目(1985-1987)》印刷版问世以来,已编制出版了《中国国家书目》的91年版、92年版、93年版、94年版、95年版。此外,还生产发行国家书目的系列产品。
  编制与重版、重印回溯性国家书目,对保存高价文化遗产、摸清现存古籍概况并方便用户利用等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回溯性国家书目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我国现存古籍比较完整的目录;《续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收篇目是《四库全书总目》的三倍,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部提要类型的工具书;《中国历代书目从看》系统地收录了古代官修目录及私藏目录,实际上是一部我国古籍的回溯目录。
  虽然我国国家书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国家书目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二、我国国家书目存在的问题
  
  第一,书目收全率低。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国家出版的所有文献是国家书目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不健全的呈缴本制度,存在约束力不强,又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致使很多出版社不愿无偿缴送书籍,尤其是一些比较珍贵的书籍。因此,国家书目收录文献的完备性受到影响。如《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在收录范围上有所限定,只收全国各出版社和机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