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谋求经济新发展的不二选择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身边的案例
  我的爷爷是湖南宁乡县的一名农民。因为当地地处偏远,消息闭塞,爷爷的农产品常常难以销出,许多健康优质的产品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而无人问津。爷爷因此而发愁,甚至因此而打消了生产积极性。在农村里,和爷爷一样的农民还有很多,因为交通、信息网络的不方便和不健全,市场信息滞后,只会埋头干农活,不会抬头看销路,辛苦一年下来,收入却不乐观。而近期,在儿孙们的鼓励和帮助下,爷爷通过淘宝和微店等手段在互联网上宣传和销售他的农产品。物美价廉的健康食品很快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在往年可能会滞销的农产品现今销售一空。通过在互联网上查阅信息与同行竞争,爷爷也更好地掌握了市场动向,更有指向性地从事生产。生产、销售两顺,收入平稳增加,爷爷的脸上可是笑开了花。
  这便是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双创”在我身边的鲜活体现,它切实转变了生产方式,促进了人们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当前国际形势
  而要探究当前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出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则要把目光从我爷爷的小乡村移向更广阔的国内和国际视野。
  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国际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传统产品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却在增加;而国内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迫使我们必须也只能走集约发展、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发展的道路;而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也必然要通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来支撑和促进。在此种背景下,增强产品技术创新和增加国内市场需求来成为我们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不二选择,而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则应运而生。
  三、提出相关策略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能够稳定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及份额、进一步挖掘和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在双创的浪潮中谋求经济的新发展呢?
  1、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从产能扩张向智能转变
  于今年5月8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旨在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突破,以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
  而对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这一点上,机器工人不仅能够应对劳动力成本的过快增长,而且能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能受益。故推动机器工人的生产和应用可以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机器工人这样的智能硬件外,信息技术将成为日后中国制造业成功的关键推动力。但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商业环境上的限制因素,如互联网成本高、网速慢,且与国外互联网数据库的联通存在局限等。宜运用财政支持互联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并且逐步开放部分与国外数据库的联通,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2、人才为本,创造“双创”氛围
  政府在“双创”浪潮中需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创新创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对地方政府而言,既然要引导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就需要有配套的服务为“双创”人群服务。对创业者而言,其经过的社会磨练实际上并不多,在团队人员、公司组织架构还不清晰的情况下,存在很多不足。如很多企业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还不到位,容易被大型公司或竞争对手所复制,从而过早被市场扼杀。政府还需要对这些初创型企业“嘘寒问暖”。虽然在市场经济中强调优胜劣汰,但在创新创业潮中需要特殊事情特殊对待,需要政府对这些初创型企业进行公益性质的培训、引入项目资源、推荐大学生储备人才等,对初创型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3、劳动者顺应国家政策,抓住发展机遇
  劳动者应当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潮流,提高自身素质、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日益增长变化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努力创新创业。例如利用“互联网+”政策,采取O2O(online


to

offline)等模式,自主创业,积极创新。
  四、结语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和鼓励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下,只要各市场主体脚踏实地、锐意创新,定能借“双创”东风,搏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坤,张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财政政策取向——全球经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