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企业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手段  激励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行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不同的人对需求满足的程度是不同的,同时,其需求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而不断变化。因此,作为管理者,应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1.准确把握激励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开展员工激励工作,除了能大大提高激励工作的效率外,还能极大地发挥出激励效果。不同时间引入激励机制,其效果大不相同。比如,在项目开展之前开展激励和项目临近收尾时开展激励,其效果完全不一样。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应结合具体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激励工作,最大化地发挥激励效果。
  2.控制激励的频率。激励频率是指激励工作开展的反复过程的次数,也意味着一定时间周期内激励的次数。激励频率和激励效果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激励频率越高其激励效果越明显。但这个频率有个上限,如果频率超过这个上限,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短期见效工作采取相应适度的激励就可以,但如果激励频率过高,可能会引起工作者的反感甚至导致其滋生抵御情绪。激励就很容易演变成为说教行为。因此,只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将激励的作用最大化体现出来。
  3.把握激励程度。把控激励程度,在整个激励过程中也是关键。激励程度过高,容易使激励者产生过分满足感,同时也会滋生其懒惰情绪;激励程度偏低,就发挥不出激励机制应有的效果。激励程度最好保持在适中位置,过高或过低的激励都不利于激励机制的稳定完善,不利于企业应有的激励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
  1.激励观念陈旧。尽管这些年来企业对激励观念和认识已经有所改观,在企业具体工作中也会引入员工激励机制,但当前企业对激励机制重视程度不够,力度不到位。一些企业激励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目光,还有的企业采用的激励模式过于陈旧,激励方式和手段单一落伍,停留在传统激励措施上的企业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带薪休假、升职提薪等单一传统的激励措施,间接导致企业出现人才流失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以高薪以及优厚的待遇等物质条件吸引了不少人才,但其引进人才后,由于自身运作机制存在问题,并没有提供给人才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员工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才流失就成为必然。一些企业忽视与员工之间的交流,难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
  3.盲目激励现象突出。激励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很多企业也会重视激励员工,但在如何激励员工方面,则显得缺乏理性思考。没有考虑到自身优势和劣势或是直接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对员工需求的科学性调查分析,吉利的有效性难以保障。最终导致在激励措施实行过程中出现与企业实际偏差的局面,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忠诚度也随之降低。
  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体系的对策
  1.高度重视激励工作。在企业的发展和崛起中,人力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重视“人”这个因素,将其关键性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因此激励机制成为必然抉择。具体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就要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下,科学合理开发、使用和管理员工,确保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当然,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还要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同时,关心和尊重员工,尤其要重视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需求,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2.完善激励体系。企业在成长期要不断规范各种制度,并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全体员工既受到企业制度规范的约束,其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得到调动,并努力朝着企业预定目标共同努力的局面。激励体系的科学有效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客观存在性,不以任何管理者和员工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激励对象不同而出现差异;二是激励系统的公平公正性。作为激励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员工内心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其积极性是否能完全被调动取决于此。当制度规范中实现了公平时,员工就会在公平中得到满足,工作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3.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从组织管理学角度出发,员工对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评价有反馈的需求。当这种需求缺失,一方面,会导致员工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