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随着城市空间开发力度的加大,基坑工程层出不穷,深度十米以上的深基坑已随处可见。珠三角地表以软土、沉积砂土为主,这给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其中,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如何得到保证就是一项贯穿于基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分析基坑工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对现场安全工作制度进行探讨,希望通过两方面内容的研究,找出基坑安全问题的成因,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工作制度。
1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1.1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又如喷锚网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因其自稳性极差,一旦开挖即刻坍塌,而又未能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而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信息有误或反馈不及时,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千变万化,未能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如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可能施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开挖和支护及监测密切相关的,由于两者缺乏协调,容易诱发工程事故的发生。基坑围护属临时性支护,由于维护不当可诱发事故发生。比如基坑放置时间过长。不利基坑安全稳定;基坑坡项荷载超出设计要求。重型机械离基坑太近:未能及时构筑基坑排水沟和集水池。基坑内大量积水;锚喷支护中,锚杆头被当作脚手架或悬挂重物,造成锚杆失效;支护面层遭切断或被施工机械撞坏。
1.2施工管理中质量监控方面分析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在注浆法施工中,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大打折扣;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护坡桩桩径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使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不合格,造成锚拉力不够、止水无效等。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由于施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散,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2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工作2.1在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1)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按图施工,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3)重视信息化施工,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在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2在质安管理方面的工作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五同时”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视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3施工质量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