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教育的生命线。同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提出: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以提升教育质量作为立足点,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之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精英式向大众式教育的转变,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应用型高校应运而生。 一、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观念落后。就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言,其只关注传统人事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现代化理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他们认为应用型高校发展,主要依托于投入,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就能促进高校发展,未充分意识到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对于通过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用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还没有达成共识,用人思路方面还未拓展。
2.开发与管理方式、方法不当。很多应用型高校还未切实杜绝“强制性”管理方法,很多管理人员不注重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更别提朝着主动开发型、预见型方向转变。此外,他们多数未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视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体系加以学习,不关注方式、方法的学习和改进,如此,导致教师潜能难以被充分调动。很多高校人事部门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与手段,很多领导仍然采取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对于人事管理依然停留在行政事务管理方面,未重视人力资源这一“第一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应用型高校发展战略相脱节。
3.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因而导致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稳定、吸引、业绩考核等多个方面受到制约,难以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此外,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后也导致应用型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大量人员外调、借用、停薪留职、兼职、退职等问题,单纯依靠少数几位领导的主观意志来办,导致各种处理不当的状况频频出现。
4.人力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不尽科学。在很多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都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受国际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很多高技术优秀人才流失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政策的约束,导致高校很多优秀人才政策倾斜措施无法到位,因而难以充分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导致高校多项功能无法顺利发挥。具体而言,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性、全面性不够,导致资源的分布不尽科学、人才结构不合理,此外,出现很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情况。
二、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
1.注重促进人力资源与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在开展高等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时,必须明确教师队伍的主导地位。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以确保高校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注重师资队伍的比例适宜,注重同学生规模保持1:14的要求。另一方面,应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首先,要求职称、学历等结构都应趋于合理。同时,注重提升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与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教育与培训,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促进应用型高校的健康发展。此外,应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应用型高校教育事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可进行远、中、近期规划,注重规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应注重设置一个较高的标准,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种途径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2.加快拓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渠道。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而言,其旨在调动每位教师的个人价值,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个人与整体效能,以顺利完成各项教研工作。因此,要求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应紧密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这三大关键环节开展管理。一方面,应注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优秀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培养,增加师资队伍的总量,同时,抓好新力量的培养。另一方面,应着力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分批分期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入,提升人才的层次、效益。利用多种形式留住人才,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此外,应注重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顶尖人物前来任教,注重学术型团队的引进,充分发挥人才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