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国有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文化是民族和社会的血脉,也是企业不可缺失的灵魂。当前,国有银行的发展正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型期,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于国有银行来说,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转型期更多元、更复杂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冲击。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是企业的信仰追求,也是企业执行力最有效的提升手段。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始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依据,同时也需要顺应改革发展潮流,紧跟新形势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探索新思路、新措施。笔者试就经济新常态下国有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及措施略作探讨。
  一、国有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从外部形势看,国有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体现在: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最重要的内涵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银行业作为社会服务行业,以其专业化的职业素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百姓生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国有银行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价值导向,从小处着手,从实际出发,在细处发力,以点带面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要求的有力举措。二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这种“新常态”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比实体领域更为强烈、更为复杂,国有银行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寻找适应新常态的解决路径。因此,国有银行纷纷转型,不断探索适应新常态的转型路径,在此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对复杂形势挑战的最有效措施。
  从国有银行自身情况看,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元素,这是因为:一是银行经营类型的特殊性决定企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银行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银行信贷业务、资金业务、理财业务、中间业务、资本业务等每一项业务流程都是资金或现金流动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如何让每个员工对制度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化的力量显得越发重要。二是银行业高度发达的信息化运营加速风险事件爆发节奏。当前,国有银行信息化程度较高,各类支付结算系统均比较先进,资金实时到账,也可以说,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风险点,怎样让每个员工不愿违规、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也要靠文化的力量加以滋润。三是行业特点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与诱惑较大。国有银行具有特殊的经营背景,由于岗位专业化要求高,员工学历普遍较高。因此,在当今瞬息万变、诱惑重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银行从业人员随时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思想冲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传导正确、统一的价值理念,引导银行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牢固的合规经营意识,以文化建设引领银行业稳健发展。
  二、国有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探讨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奠基在文化之上”。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动力。结合国有银行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情况,主要从三方面着力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一是倡导精神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精神文化是凝聚企业力量,形成共识的重要源泉。国有银行经过多年的市场化经营,不断完善经营体制、丰富经营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也逐渐摸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较好地展示企业发展愿景、文化内核、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有利于凝聚员工思想认识与精气神,形成强大的导向力量。如建设银行“善建者不拔”“以诚相交,成其久远”等独特的精神文化,较好地倡导了企业精神,凝聚员工价值共识,在推进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是建立制度文化,完善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经营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使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运营轨道,也有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银行业所熟悉和认可,通过建立起覆盖全部经营管理范围的制度和流程,形成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和渗透,让各项制度、规定、流程要求根植于员工心中,使员工自觉践行行为规范,知礼效行,使全员心中有路、心中有戒、心中有惧。
  三是创建行为文化,打造经营特色。国有银行经过多年市场化运作,在经营种类和服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