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精英教育理念下的学生骨干培养模式与机制探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合并及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而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增加到40%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精英性人才的缺乏,对我国日后建设不利,所以如何在选择性精英教育的理念下培养学生骨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选择性精英教育理念出现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基础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系统趋向于大众化,但教育没有像理论上设想的那样出现系统的分化,反而出现了一定的系统功能紊乱,大众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随之出现了选择性精英教育理念


  2.学生自身素质的需求
随着教学的深入,不同的学生反映出的能力与自身诉求不同

有些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快速吸收,做到举一反三,而另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中所教的知识掌握的有些吃力,掌握不到位,迫使学校进行分层教育


  3.师资资源的有限性

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若师资跟不上,教师累赘过重,教师的精神投入不够,会影响授课品质

反之若师资也以同样速度增加,又会因师资规模增加过快而导致整体师资程度降落,影响教学质量


  4.教育和实际连接度不高

大众化教育满足的是大多数人群的需求,没有将教育深入,使得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毕业后学生工作技能不强

而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与拥有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专科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

  二、高校培养学生骨干的现状
  就笔者而言,各高校提供的教学属于大众化教育,但各个高校所采取的不同的培养学生骨干的模式就是遵循了选择性精英教育的指导,即在大众化教学的大趋势下的精英化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各类高校培养骨干人才有相似性


  1.专业分流的设置
目前,各高校招生的办法普遍是实行专业分流

通过高考制度选拔出人才,再通过专业分流的设置,让学校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各类精英性人才


  2.设立各类学生组织群体

在选择性精英理论的指导下,各高校从学生中选拔出一批骨干学生来参与学校的管理,设立学生会、团委等组织,让学生日益参与到高校日常教学、宿舍制度制定等管理中来

学生上升为高校管理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3.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竞赛

各高校也会定期举办不同的学科竞赛和学术竞赛,选择出一批精英性人才来进行互相的切磋与竞赛,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4.对外交流,派遣留学生

现阶段,留学成为一种热潮,留学、派遣留学生通过严格选拔,找到对口的学校和对口的专业,真正将精英对外交流做到实处,使其开阔视野,接触到不一样的文化与知识,使精英学生取长补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


  5.创业园区

创业园区作为各高校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领地,学校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通过自己立项,经答辩通过后就可以跟指导老师一起创业

  三、对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机制的思考
  1.创新教学方式,鼓励企业人才进校教书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方式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精英教育重视的是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像现代培训师的角色转变,开设小班化的情景模拟教学、“课题组研究式教学”等

也可以不断从其他高水平大学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如外教,提高团队师资的整体学历层次


  2.促进校友企业的联系

学校通过加强与校友企业的联系,定期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课堂直接教学生学习,增强精英的实践能力

因为是同个学校的毕业生,接受的教育方式类似甚至是一致的,可以对学生的某些方面提供建议,分享自己的经验


  3.高校开设科目更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但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为选择更好的学生精英骨干,应设置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的科目


  4.加强学生组织建设

团学干部作为高校精英骨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组织考察机制,规范学生组织的言行,提升高校精英骨干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文.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2]李立峰.适应与超越:大众化时代的精英高等教育——读《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9).
  [3]赵沁平.精英教育:高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