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只要指那些流动性不足、重新进行组合的资产,能够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并建立起相关的资产池,然后将资产池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当做偿付的基础,借助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及信用增级,于资本市场中进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其属于结构性的融资行为
资产证券化具备自己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能够改善资产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产的流动,可以将风险进行转移、分散等等
恰恰资产证券化具备这些有点,因而在很多国家受到欢迎
当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投入力量研究资产的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的影响
1. 有利于激发商业银行对盈利模式的创新
对资产实施证券化以后,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角色就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资金提供者这样的一个角色转变为资产的融资顾问或者转变成管理的中介
商业银行与不同的企业建立起的各种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种关系不仅与企业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和其他主体,如:证券机构、信托部门等之间产生关联,商业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的角色不断地弱化,而在提供金融服务这方面的功能则不断地强化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更多手续费以及其他的管理费等
资产证券化之后,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做好估值分析工作,实现商业银行以更加健康的状态经营下去,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利于未来的长期稳定经营
2. 会促使商业银行不断缩小风险资产的范围
当前,银行将大部分资产给放贷出去,这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将资产进行证券化以后,可以将一部分资产给转变为证券,这样可以将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降低,一部分风险可以转化到投资者的身上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拥有的资产的质量,而且可以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可以加快提升资产的流动速度与流动比例
所以,商业银行在将资产实现证券化以后,承担的资产风险将大大减小
3.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实体经济
将资产证券化之后,一部分分散的社会资金在一定范围内被引入到急需资金的领域,这样,通过社会这种融资的方式便被拓宽了,实现了资本收益率与生产收益率的良性互动,资金在整个社会配置中的效率被大大提升
一部分资产被广泛地应用到对企业的扶持中,例如:科技创新扶持,扶持“三农”等等,通过这些资产不仅仅调整了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活跃发展,而且大大树立了商业银行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形象,充分发挥了杠杆的调节作用
并且,实现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合理规避房产企业带来的风险,促进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姿态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撑,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资产的使用范围,因而实行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三、商业银行在完善资产证券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1. 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宣传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产的证券化进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力度,借助各方面媒体的力量,对资产的证券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力量了解什么是资产的证券化?实现资产的证券化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实现资产的证券化有什么意义?商业银行在对资产证券化的宣传过程中应该注重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需要制定什么样的工作制度,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几部分内容等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加充分的了解资产的证券化,进而从信用环境方面、客户方面以及法律环境等方面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资产的证券化能更加有效的投入到运营中
除此之外,单纯的对资产的证券化进行宣传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合作沟通机制
资产在证券化的过程中会涉及非常多的主体,活动内容也十分复杂,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如:法律行业、会计行业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并且在工作的进程当中借助多个服务机构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和其他的部门积极交流与沟通,完善合作的机制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和其他合作的主体定期的展开专题研讨,以便更好的强化资产证券化的效果,同时不同合作主体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变多了,搭建了合作共赢的渠道
2. 加强建设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机构与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资产的证券化进程
一方面,需要专业的管理部门对资产实施证券化的经营,要明确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