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大学生党员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未来干部人选的主力军
本文在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中实行“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将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并保证其质量意义重大
一、“入党公开答辩”的具体实施
“入党公开答辩”是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校培训、日常考察,深入细致地审查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并在广泛听取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将其列为发展对象后,必须经过的环节,对发展对象实行“入党公开答辩”主要是考察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
具体实施过程是由学院党委(党总支)委员、学生党支部负责人、正式党员组成评议答辩小组,参加人员是全体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学生代表
答辩通过者可以进行后续的发展工作,未通过者则需要继续考察培养,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答辩
答辩过程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从政治觉悟、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对答辩者进行综合考察
政治觉悟方面主要考察答辩者是否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主要考察答辩者是否具有为同学服务的本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行方面主要考察答辩者的生活作风是否良好,品行是否端正,有无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惯;现实表现方面主要考察答辩者的学习成绩是否优良,工作是否积极主动,业绩是否突出,群众基础是否扎实
注重答辩者的平时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同学评议、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相结合,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唯一条件
二、“入党公开答辩”的基本流程
首先,由学生党支部确定答辩会议的主持人,由主持人介绍答辩小组成员组成、答辩的具体程序,并安排两名学生党员负责详细记录会议内容
会议内容包括:由培养人介绍参加答辩者的详细情况,答辩者汇报对党的认识过程和入党动机、个人履历、家庭状况等
其次,由答辩小组成员提问,答辩题目由学生党支部和答辩小组成员提前准备好,答辩者必须回答提问问题,在答辩过程中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
再次,与会的学生代表提问,答辩者必须结合实际回答学生代表的问题,不可避而不谈或者避重就轻
最后,答辩小组成员对答辩者的表现进行评议表决,确定是否通过答辩,答辩小组结合表决结果综合形成书面材料,提出是否通过答辩的评审意见
三、“入党公开答辩”的跟踪机制
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做好党员发展“七个一”:即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党建书籍、参加一项社会活动、做好一项社会工作、帮助一名困难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寝室、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过好一次民主生活会
其次,每学期学生党员须向所在班级全体同学汇报自己在过去一个学期中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情况,并现场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答辩结束后接受同学们无记名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答辩者
最后,在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位学生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对于两次测评不合格的预备党员给予延期转正,对于多次测评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四、结语
实施“入党公开答辩”机制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发展对象自觉接受学生监督,让入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采用“入党公开答辩”机制,是确保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通讯作者:杨文军,yangwenjunhappy@126.com,13889591249)
参考文献
[1]杨贤金.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杨天华.答辩机制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7).
[3]肖红新,徐秀红.建立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08(1).